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正宁县按照防范宣传“立体化、精确化、多样化、实战化”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引导工作,全面打响宣传发动攻坚战,努力实现群众防骗意识提升、社会各界识骗能力增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增幅下降的目标。
党政联动 强化全方位立体宣传
正宁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积极构建政府领导、公安主抓、部门参与的防范宣传新格局。
网格+阵地。由社区民警牵头,会同社区负责人、治安户长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店铺、进市场、进工地、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等“八进”宣传活动。以辖区为单位,选择广场、商业繁华区等人员密集区域,设置问询台、拉横幅、布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传授防范知识。今年以来,共走访村组90多个、进家庭约6000多个、进商铺约2000多家、进校园80多家、进企业30余家,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0余场次,接待群众咨询1万余人次。
路面+空间。各派出所在巡逻车上安装“小喇叭”,在主要道路、后街背巷、居民小区等重点路段、重点部位播放“防诈”宣传语音;充分利用大型商场超市、公交站台、社区、派出所、警务室的公告栏、LED显示屏、宣传橱窗、公益宣传牌、黑板报、电梯广告栏等宣传载体,每天动态发布防诈动态信息、图片、知识,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
传统+现代。加强与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合作,开展全方位、跟踪式宣传报道。充分运用公安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告知、预警发布、线索征集等互动活动。同时,依托治安户长、村居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体内部微信群或QQ群,并协调电信、移动、联通公司适时发布防诈骗微信短信,持续开展反诈信息轰炸。目前累计在210余个微信群、QQ群发送宣传图文及视频资料,受众人数约8万余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精准滴灌 强化精确化个性宣传
紧盯关键部位。围绕金融网点关键部位,联合银行部门在银行ATM机、网点窗口等醒目位置张贴防范标语,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提示语,并建立民警“巡逻”、保安“巡查”、大堂经理“首问”、柜面工作人员“核对”等四防责任制,对群众疑似诈骗汇款行为,及时提醒劝阻,提高诈骗汇款发现率、拦截率。
紧盯受害群体。为查找防范宣传工作中的短板和漏洞,防止受害群众再次上当受骗,社区民警对受害当事人逐一进行上门回访、电话回访,安抚受害人情绪,了解受害人基本信息、被骗原因、是否接受过防诈宣传、是否接受过预警,并加强教育引导,督促认清骗局,不要再次被骗。紧盯易骗群体。突出做好独居老人、农民工、退休职工、中年妇女、大中学生、企业财务会计等易受骗群体防范工作,采取“一对一”“面对面”“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将宣传触角向特殊家庭、学生及家长、工地工棚、企业延伸,重点介绍诈骗犯罪形势和特点,传授防骗知识和自救技巧,进一步提升宣传的精准度,增强特殊群体防诈的敏感性和辨识度。
创新手段 强化多样化特色宣传
组织宣传业务能手,量身定做反诈宣传素材,撰写文字稿件,拟定反诈宣传标语口号和手机提示短信文字样本,制作防诈宣传手册、画册、海报、语音音频等,做到图文并茂、描述准确,案例典型、内容丰富。今年以来,投入资金6余万元,共印制反诈《通告》《一封信》《小贴士》《展板》等宣传资料8万余份。紧跟信息化时代阅读特点,将一些常见的、新型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总结提炼成简洁明快、图文并茂的俗语或顺口溜,例如“三不一要”“八个凡是”“六个一律”等易懂防骗卡通口令,保证群众看得懂、易接受。
先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宣传60多期,通过开办“防骗课堂”和专题讲座,以讲案例故事、有奖问答等方式与校园师生、社区群众进行互动,增强防骗宣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及吸引力和感召力。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互动12场次。
超前介入 强化实战化警示宣传
组建研判队伍。正宁县公安局反诈专班明确专人对每起诈骗警情开展研判,围绕“时间、地点、类别、人群、方式”五要素,提出具体、有针对性地打防工作意见,对连续警情高发的银行、学校、社区,制定针对措施包点定向防控。同时,注重收集掌握新型诈骗方式、手段、特点及扩散趋势,及时发布“电诈”预警性信息12期,实现研判工作与防诈宣传无缝对接。
组建防诈联盟。公安、银行、通讯运营商、通信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明确专人成立“防诈联盟”,严密网络管理、网站发布,强化互联网诈骗信息监测封堵、跟踪提示和反制,及时向网络运营商通报相关案件情况,指导各联盟单位开展防范宣传工作,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组建防诈团队。建立“线上线下同步处置、止损反制分级防控”运行机制,从各派出所精选业务骨干作为“防诈卫士”,按照上级反诈中心指令要求,对涉及本地的疑似受害人线索,由“防诈卫士”第一时间上门核查劝阻,与当事人见面沟通,了解通话、网上聊天内容,并对可疑银行账号、电话号码、虚拟身份等信息进行甄别,及时将核查结果反馈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