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峰区综治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部署要求,围绕“整合资源、协调联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定位,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七中心合一”为契机,做强“三端共治”模式,抓好“三调对接”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查病因治未病,确保矛盾纠纷不上交
区综治中心坚持预防为先、关口前移,将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着力构建“网格排查、源头化解”的前端防控网。
深化风险隐患前端排查。健全区、乡、村三级联动排查体系,聚焦房地产、征地拆迁、经济纠纷、婚姻邻里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大排查、大起底”,推动风险隐患提前发现、动态清零。
做实分级分类精准管理。实施矛盾纠纷“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依据性质、规模、影响进行精准分级,明确蓝色(一般)、黄色(重大)、红色(复杂)风险等级及相应处置层级。
推动力量资源下沉基层。强化网格员和村(社区)源头调处能力,确保一般纠纷就地化解;整合乡镇(街道)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集中攻坚重大复杂纠纷,将大多数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受理矛盾纠纷5129件,成功化解4246件,总体调解成功率82%以上。
析病理治已病,确保矛盾纠纷不积淀
对于进入处置环节的各类纠纷,区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平台中枢和统筹协调作用,强力整合专业力量,创新打造“一站式受理、集成化调处、闭环式管理”的多元化解模式。
搭建联动平台强支撑。在区综治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牵头组建涵盖物业、医患、消费等领域的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形成“1+9”联动调解体系,为“三调对接”提供实体支撑。
健全对接机制强协同。与政法各部门深度协作,制定实施《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三项专项工作方案,促进了联动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运行。
创新工作方法提质效。打造精准高效的“工具箱”,实施警调“533”工作法、“王氏调解法”、诉前调解的全面引导以及访调闭环管理等模式,持续提升调处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除病根治顽病,确保矛盾纠纷不反复
坚持“案结事了”向“事心双解”转化,注重调解中剖析类案成因,预判潜在风险,协同行业部门健全源头防范机制,从根上减少纠纷增量。
强化诉源矛源治理。坚持调解与普法并重,在化解个案的同时分析类案成因,推动源头治理。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领域提前研判预警,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完善回访稳控机制。对已调解成功的重点、疑难案件特别是信访事项当事人,严格落实回访问效制度。通过主动回访、困难帮扶、心理疏导等方式,增进互信,帮助当事人真正解开心结、去除“病根”。
注重经验总结转化。持续跟踪分析调解成效及未化解原因,优化分类处置策略和工作流程,提炼固化成功经验做法,实现矛盾纠纷化解闭环处置和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通过构建“三端共治”体系、深化“三调对接”联动,西峰区综治中心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治理,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显著提升了区域风险防控能力和矛盾化解水平,为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