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检察业务能手 高娜霞
秋意渐浓,当我从紧张激烈的赛场回归平静的办公室,看着案头那份厚重的竞赛手册,备赛、竞技的点点滴滴如电影画面般一一浮现。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全省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这不仅是一次业务能力的“大比武”,更是一场关于理念、意志与情怀的全面洗礼。竞赛设置环环相扣,笔试、策论、业务答辩、以案释法与法治宣讲四个环节,宛若四重考验,分别锤炼了我们的理论基础、宏观视野、专业深度与综合素能。回首这段征程,汗水与收获交织,压力与成长并存。
在“万丈平地”上 构筑未检知识大厦
笔试是竞赛的基石,它考察的是我们作为未检干警的“基本功”。未检业务素有“小检察院”之称,业务范围横跨“四大检察”,核心职能纵贯“捕、诉、监、防、教”五大领域。这决定了备考绝非简单的法条记忆,而是一场对知识体系广度和深度的极限挑战。
在备赛阶段,我系统重温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核心法律,重点钻研了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关于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证据审查标准、网络保护公益诉讼的探索、困境儿童监护干预的路径等。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仅要准确认定罪名,更要能敏锐地发现案件背后暴露的家庭监护缺失、校园管理漏洞、网络环境隐患等深层社会问题。这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证据分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八个小时的笔耕不辍,不仅是对脑力的考验,更是对体力的挑战。当终场铃声响起,我长舒一口气,这不仅意味着第一关的结束,更让我真切体会到,未检工作的专业性,就建立在这样一座需要持续添砖加瓦的“知识大厦”之上。
在“方寸之间” 谋划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如果说笔试是“低头看路”,解决具体案件怎么办的问题,那么策论环节就是“抬头看天”,考察我们如何从宏观视角思考未成年人保护的系统性工程。策论要求我们在有限时间内,结合给定的案例,就如何高质效办案撰写一篇有见地、可操作的策论文章。
我的写作思路是“破题立论、层层深入”。首先,我开宗明义地指出,办好涉未成年人案件必须超越单一的惩罚思维,树立“惩防治教”一体化的综合司法保护理念。检察机关不能止步于对犯罪行为的事后追诉,更应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推动前端预防与后端治理。
撰写策论的过程,是一次深刻的思维训练。它迫使我将平时碎片化的工作思考,整合成一个逻辑严密、具有操作性的系统方案。这让我深刻领悟到,新时代的未检干警,必须是心怀国之大者、善于推动诉源治理的“社会工程师”。
在“唇枪舌剑”中 彰显专业深度与司法温度
业务答辩环节是最具挑战性的“面对面”较量。它要求在短时间内,对给定的问题进行阐述 ,这不仅考验知识的熟练度,更考验心理素质、逻辑思维和临场表达能力。给定的题目是:找出公检法在办理一起多名未成年人共同盗窃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本案中向宾馆等相关主体制发检察建议的具体内容?
我首先明确,在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与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发生冲突时,必须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对于未成年人我们要从实体到程序都要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实现。然后根据相关未成年保护法律中关于特殊程序的规定,指出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并对制发检察建议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阐述。
回答完毕,评委的追问犀利而深刻,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环节让我体会到,未检工作处处是权衡与抉择,一名优秀的未检检察官,必须在法的刚性、理的辨析、情的温度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在“情法交融”中 传递检察声音
最后的“以案释法与法治宣讲”环节,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现。它要求我们结合给定案例,不仅要讲清法律知识,更要面向特定受众家长、老师进行生动的法治宣讲,考验的是我们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群众语言的能力,以及共情、引导和启迪的能力。给定的案例是一起学生欺凌的真实案例,宣讲对象设定为初中生家长及老师,我的宣讲题目是《携手驱散阴霾 法治护航花开》。我并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述案情,首先是以一个“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今天走进校园,他们的心情是晴朗还是布满阴云?”的问题开场,引发家长共鸣。其次析案明理,找准症结,最后宣讲导行,赋能家长。我看到台下的评委和观众从最初的严肃,到中间的凝重,再到最后的频频点头,我知道,我成功地与他们建立了连接。这个环节让我坚信,未检工作的舞台不仅在法庭,更在学校、在社区、在每一个家庭。我们不仅是国家公诉人,更是法治的布道者和孩子成长的守护者。
于竞赛中淬炼 为守护而成长
竞赛大幕落下,但内心的波澜久久未能平静。这次经历于我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淬炼与提升。
让我认清了差距,明确了方向。 在与全省顶尖选手的同台竞技中,我看到了自己在理论前沿追踪、跨学科知识融合、临场心理调控等方面的不足。这份“本领恐慌”是最宝贵的收获,它将鞭策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永葆学习的热情和进取的动力;让我升华了理念,坚定了信念。 四个环节的层层考验,让我对“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理解从未如此刻骨铭心。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这份工作需要极致的专业、极大的耐心和极深的爱心。我更加为自己是一名未检人而感到自豪,这份守护未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是我职业生涯中永不熄灭的灯塔; 比赛的最大意义在于回归日常。我将把这次竞赛中构建的知识体系、锤炼的思辨能力、磨砺的宣讲技巧,全部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更细致地开展社会调查,更精准地制定帮教方案,更积极地发出检察建议,更生动地开展法治宣传,努力将竞赛成果转化为一个个看得见的司法保护实效。
最后,衷心感谢组织的培养与信任,为我们搭建了如此高水平的平台;感谢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同事们的无私支持。前路漫漫,唯有奋斗。我将以此次竞赛为新的起点,怀揣对法律的敬畏、对未来的责任,在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伟大事业中,继续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不负“国家监护人”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