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巡礼

巩文鹏:以赛砺剑 笃行致远

来源:庆阳检察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10-28
字号:A A    颜色:

1.jpg

全省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业务竞赛已落下帷幕,当“全省民事检察业务标兵”的荣誉证书递到我手中时,过去一个月集中培训的点滴与赛场上的紧张瞬间交织浮现。这场竞赛不仅是对我民事检察业务能力的全面检阅,更让我在系统复盘、实战锤炼与集体温暖中,收获了远超荣誉本身的成长与感悟。

集训:在“细节熔炉”里淬炼自我

若说竞赛是检验能力的“试金石”,那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便是为我们打磨 “利刃” 的 “练兵场”。最初接到备赛通知时,我既期待又忐忑——期待能在全省舞台上检验自己,却也担心日常办案积累的知识不足以应对高强度的竞赛要求,集训启动后,这种忐忑很快被紧凑的节奏驱散,每天朝八晚九,我们在基础知识、案件审查、汇报答辩三个环节中循环磨砺,持续蜕变。

集训之初,我们聚焦民法基础知识“系统性复盘”,不同于日常办案中的碎片化运用,这次培训要求我们跳出个案局限,以“体系化思维”梳理民法脉络,从民法典到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监督规则,从司法解释的具体适用到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要旨,我们通过法条精读、拆解案例、集中研讨等方式,打通“知识断点”,构建起更为完整的民事知识框架。

在“案件审查与文书制作”训练中,我们选取大量案例,在规定时间内审查材料,反复修改案件审查报告,直到把“法言法语的精准度”“逻辑链条的完整性”“监督理由的说服力”刻进脑海。仍记得刚开始,我常因文书表述不够严谨、逻辑不够清晰而苦恼,于是我开始每天复盘总结,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先厘清事实脉络,再匹配法律依据,最后构建监督逻辑”的审查方法,当最后一份审查报告被主任评价为“事实清楚、说理充分、意见明确”时,我深知,这份进步源于每一次案件的逐页细审,每一次文书的反复推敲。

案件汇报则最为考验综合素能,不仅要求我们在短短八分钟内讲清案件事实、说透法律、阐明理由,还要应对评委的提问,训练时,面对台下的领导同事,我们从最初的语无伦次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每一次汇报都是重建信心、淬炼自我的过程。

感恩:在“集体温暖”中并肩前行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备赛与参赛的全过程中,我从未感到孤单,市院党组的关心支持、同事们的指导关怀,如同一股股暖流,为我注入了前行的力量。

集训期间,市院为我们提供了最优的保障,安静的学习环境,齐全的学习资料,院领导们多次与我们面对面谈心交流,关心我们的学习状态,勉励我们以平常心看待竞赛,并为我们协调解决了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集训时刘主任倾囊相授,不仅为我们梳理知识框架、讲解难点问题,还结合自己的参赛经验,分享案件审查技巧,文书制作要点,案件汇报方法,甚至牺牲休息时间,晚上批改我们的审查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在每个周末都会赶来单位听取案件汇报,从PPT制作到汇报细节逐一点评,这份毫无保留的付出,让我深受感动。

在我离开部门备赛的日子里,部门的三位同事更是撑起了后方,无论是案件办理、材料撰写,还是日常的案件受理、文书送达,她们都默默分担,从未让我因工作分心。尤其张主任在已经怀孕的情况下,除了分担我的工作外,还关心我们的备赛状况,主动整理收集案例、知识要点与最新的理论方向,打印后分发大家,在有人审查案件缺乏思路时,她也会过来一起帮忙梳理监督要点和逻辑体系,并将自己办理过的同类案件文书发送我们参考学习。领导同事们在背后的关怀与支持,成了集训日子里最温暖的旋律,正是这份并肩同行的力量,让枯燥的法条与案卷,多了人情的温度。

荣誉:在“未来道路”上践行初心

省院赛场上,两天时间三个环节如同“递进式考验”,检验着我们的知识储备与办案本领,更考验着我们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赛后,我深刻体会到,民事检察工作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既要在办案中打磨专业素能,也要在实践中坚守初心使命,既要能精准运用法律条文,也要能共情倾听每一位当事人的诉求,而我在这场“修行”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全省第二名的成绩揭晓那一刻,我的眼眶突然发热,每一个翻阅案卷的夜晚、每一次案件汇报的场景在此刻似乎都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捧着证书走出现场时,除了喜悦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业务标兵”的称号,是对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这段经历也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今后,我将以竞赛中培养的严谨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以集训中收获的温暖与力量,在民事检察的道路上勇毅前行。我深知,每一次有效的监督,都是对“检察为民”初心最生动的诠释,而我愿用自己的专业与热爱,做这场诠释最坚定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