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员、审判长,我是原告方博,今天早晨我在食堂打饭的时候,马海同学将他的饭菜撒在了我的身上......”这是近日宁县早胜初中法治资源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审判”活动现场。
经过庭审、合议等环节,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早胜初中相关规定,判决八年级一班马凯同学向八年级二班方博同学当面进行赔礼道歉。通过将法庭“搬”进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早胜初中不仅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同学们学法、懂法、守法的能力,让法律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宁县早胜初中校务委员王建辉说:“我们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矛盾纠纷,通过模拟法庭,模拟真实的法庭审判过程,让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扮演审判长、原告方、被告方等多种法庭角色,以小见大,以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身边案例,警示身边的人,从而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体验法律的神圣与威严。”
同样,在宁县中村初中八年级四班,由于近期该班部分同学与校外闲散人员来往密切,部分学生思想有所波动,出现厌学情绪。于是,学校就请来了法治副校长给同学们进行心理疏导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讲。
“通过今天的宣讲,我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同时,也要敢于向校园欺凌等违法行为说不用法律作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中村初中八四班学生李茗奇说。
除此之外,中村初中还通过每周一坚持3分钟国旗下法治和安全教育、每周二三四1分钟法律晨读、每周五5分钟案例式法治和安全教育等法治教育教学。通过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等形式,让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中村派出所教导员、中村初中法治副校长苏占平说:“在平时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比如针对重点问题学生,我们同学校、家庭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档案,定期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随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倾向,及时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近年来,宁县将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围绕创建“平安校园”目标,以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为主线。各学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校园法治长廊、法治展板、开展“法治第一课”“八五”普法进校园、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小报等形式不断延伸法律宣传触角,不断加强与教育、司法行政等部门协作联动,通过探索"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社校共建"等联动协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共画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
“我们把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学生欺凌防治与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全力推动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690’工作措施落地见效。”宁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晓辉介绍说,“通过常态化开展‘135’法治学习、‘12530’安全教育、‘八五’普法进校园、‘法治第一课’普法讲座、校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呵护青少年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