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视窗

司法筑屏障 营商添活力——正宁法院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正宁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10-20
字号:A A    颜色:

“1500万元的连环纠纷圆满化解,生产线恢复运转,这是法院给我们企业续了命!”甲公司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正宁企业对司法服务的真切感受。近年来,正宁法院锚定“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目标,以精准司法举措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用力度与温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助力正宁县两次荣登优化营商环境“红榜”。

高效服务:为企业诉讼“减负提速”

“原以为打官司要反复跑、耗时长,没想到填张表格、线上调解就解决了问题。”庆阳某公司负责人张总拿着到账的首期欠款,难掩激动之情。他因66万余元货款被拖欠求助法院,正宁法院推出的要素式起诉状帮他免去了复杂的文书撰写困扰,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填写关键信息,如同“填表格”般轻松完成立案。

这背后是正宁法院打造的全链条高效服务体系。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涉企专门窗口,推行“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五优先”原则,第一季度涉企案件网上立案率超50%,实现立案“不打烊”、诉讼“零距离”。通过繁简分流机制,简单涉企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快审快结,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27.98天;复杂案件由资深法官精审细判,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5%以上,无二审发改案件。

精准解纷:为产业链“舒筋活血”

甲公司与乙公司因设备型号标注争议拒付1200万元货款,下游丁公司又因300万元欠款起诉甲公司,三起连环案关乎420余名员工生计,更牵动整条产业链稳定。承办法官王兴民深入企业车间,看到甲公司每天损失20多万元的停滞生产线,核实到乙公司设备“型号瑕疵但功能达标”的检测报告,摸清了丁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困境。

针对案件核心矛盾,法院启动“三调联动”策略:邀请行业专家现场认证设备可用性,协调政府为甲公司争取贷款,引导丁公司接受分期方案。经过七轮调解,三方达成还款与供货协议,不仅化解纠纷,更促成企业深化合作。如今甲公司满负荷生产,乙公司派驻升级团队,丁公司新厂房开工建设,司法力量让产业链重焕生机。

善意执行:为发展注入“司法温度”

“活封”“活扣”等柔性执行举措,让暂时困难的企业既能维护信用,又能保住生产根基。在“陇东利剑”专项执行行动中,法院对223件涉企案件精准发力,执行到位金额775.83万元,执行完毕率超60%。对被执行人吴某某名下90余万块建筑用砖,执行干警未简单处置,而是先出售给养猪场支持创业,再制定详细分配计划,既保障债权人权益,又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这种“谦抑审慎”理念贯穿执行全过程。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法院审慎采取强制措施;对涉企资产变卖,通过公开公告充分保障交易公平。

源头防控:为经营筑牢“风险防线”

“法官上门讲的合同风险点,真是帮我们避了大坑!”参加完法律讲座的企业负责人感慨道。正宁法院推行“一把手带队+驻企联络点”模式,组织法官深入企业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30余次,覆盖75家企业,围绕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等提供精准指导。

通过设立法企共建基地、巡回审判点,联合工商联、行业协会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从源头减少纠纷增量。

从一张要素式起诉状的便民创新,到千万级纠纷的精准化解;从善意执行的温度守护,到源头普法的未雨绸缪,正宁法院用司法实践证明:法治既是企业发展的“护身符”,也是营商环境的“金名片”。在司法护航下,越来越多企业扎根正宁、安心发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愈发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