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全面参与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来源: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09-17
字号:A A    颜色:

全面参与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1.jpg

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综治中心副主任张彦高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运行工作的指导意见》,自觉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综合治理大格局,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全力支持和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以“能进全进、实质运行”为目标,推动司法资源向综治中心前端延伸,初步形成了“窗口前置、团队进驻、机制融合”的工作新格局,助推综治中心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一是诉讼服务端口前移,实现“立案在中心、解纷在一线”。各县(区)法院在综治中心末端设立案窗口,拉设法院专网实现“现场立案”,累计办理立案、查询、缴费等业务2978件,群众“跑一次”即可完成诉讼全流程,有效实现“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

二是速裁法庭嵌入综治中心,推动“简案快审、繁简分流”。全市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立速裁法庭8个,配备专业审判团队,对适宜调解的案件先行导入调解程序,调解不成则现场立案,快速转入速裁程序。探索形成矛盾纠纷“五有”“三合”“三优”(五有: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有机制、有效果;三合:力量融合、资源整合、平台聚合;三优:优机制、优人员、优方式)化解路径,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三是“法官+调解员”协同发力,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全市法院向综治中心派驻办案团队10个,选派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常驻综治中心,同步开展“指导调解、参与调解、示范调解”。带动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调解平台,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司法确认—速裁快审”一链条办理,凝聚形成以公正、仲裁、法援、律服为辅助的多元解纷体系。

四是数据赋能与制度创新并重,全力提升治理效能。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各县(区)法院与综治中心实现数据互通,先行调解成功4234件,先行调解成功率21.18%,有效提升了基层解纷效能。在乡镇设立巡回审判点,推动“马锡五审判方式”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推行“五就地”(五就地:就地受理、就地开庭、就地质证认证、就地调解审判、就地解决纠纷)工作模式,积极打造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解纷品牌。

下一步,全市法院要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共建、基层主防”社会治理大格局,持续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助推综治中心从“场所聚合”到“机制耦合”,引导群众提升“有矛盾找综治中心”的思想共识,切实增强综治中心群众吸附力。

一要推动制度衔接,构建“法院赋能+综治主导”协同机制。推动制度共建,将法院“分调裁审”“源头治理”等制度与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结合,完善诉调对接纠纷案件化解规程,明确分类处置、联动响应等标准。加强人员协同、资源共享,“法庭+综治中心”同台协作,人民法庭在立案前,要积极引导群众首选综治中心调解方式解纷,对立案后适宜调解的案件,流转同级综治中心开展先行调解,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压减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增幅,推动诉调对接流转率达到60%以上,调处成功率达到72%以上。

二要强化前端布局,推动“法院窗口”向“综治端口”转移。推行立案窗口前移,对案件量较少的法院,逐步探索将法院立案模块整体入驻到综治中心,实现“一窗受理、全域通办”。加强调解队伍扩容、力量下沉,助推县乡综治中心加强自聘调解员队伍建设,优先吸纳退休法官、乡贤、行业专家等,建立健全“专职+兼职+志愿者”三级调解体系,切实保障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

三要完善保障体系,激发调解队伍内生动力。协调财政保障,推动将先行调解经费纳入县(区)财政预算,确保调解员补助、培训、奖励资金足额拨付。强化科技赋能,利用庆阳智慧政法建设,深化“云上调解”平台建设,推广远程视频调解,加强网络平台安全检查,确保数据安全。配备必要的安保力量,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四要深化模式创新,打造“马锡五式”解纷品牌。创造性改造、创新性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实践运用,注重模式培育,选取基础较好的乡镇,试点推行“三心合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大力宣传报道典型案例,提升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强化考核激励,将综治中心化解成效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