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沈杰
庆城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按照市委政法委指导要求,全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确保矛盾纠纷在综治中心“一站式”化解,努力让“解决纠纷就到综治中心”成为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金色名片”,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和主动创稳底板。
一是决心用心建好标准规范“一中心”。县委、县政府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纳入年度重点任务,作为平安建设和主动创稳的重要平台,列为今年“法治为民办实事”的第一要务来推进落实。高位推进让中心“提档升级”。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现场调研指导,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4次听取工作进展汇报,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对司法局等3家单位进行搬迁整合,县综治中心办公阵地面积达到3200平方米。对马岭、玄马等6个乡镇综治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平均面积达到1000平米以上。整合力量让中心“经纬协同”。统筹公检法司、信访等专业力量,协调5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常态入驻,人社等13个部门排班轮驻,汇聚“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法学专家”等社会力量挂牌进驻。统筹乡镇、部门按照属地和职责,积极履行矛盾纠纷化解主体责任,建立群众诉求“接、派、办、评”全流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通过从“驻进来”到“联起来”,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整体合力,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和每一件矛盾纠纷都有人办、依法办。合理选址让群众“顺路可进”。新中心选址紧邻县委、县政府统办大楼,与县法院、律所、公交站等直线距离不超过300米。外面统一挂牌标识,内设1000余平方米导询服务区,设立统一接待群众的“导询台”;改造多元化解区1400平方米,配套设立具备调解、诉讼、心理咨询、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等35间功能单元;新建800平米指挥调度区,用于系统运行监测、风险预警研判、事件分类处置等。真正做到群众只要进到“中心”,无论反映何种问题、涉及多少个部门,都能找到“一揽子”解决方案。科学设计让群众“宾至如归”。拆除传统办事柜台,设立便民服务区,提供饮水、休息阅报、无线网络等,配套儿童托管室、职能代办事项电子操作系统等,工作日人流量超300人次,群众平均等候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3分钟,90%的事务都能在中心一二层解决,减少来回奔波跑路,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5%以上。
二是甘心细心织好矛盾化解“一张网”。始终把“就地就近实质性解决问题”作为强化实战的目标导向,充分发挥信访接待、多元调解、诉讼仲裁、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解纷功能,强化优势互补、协调联动,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防止上行外溢。初心织网防未然。建立“网格吹哨-部门响应-中心预警”机制,通过分析信访案件、12345热线数据,网格员情报信息等,预警征地拆迁、项目开工等矛盾集中区域,提前组织法律顾问、调解员等驻点工作,有效降低群体性事件发生概率。借助综治中心法治资源集聚优势,将矛盾纠纷化解与普法宣传紧密结合,大力推行“调解前普法10分钟”,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将政法综治和党建、民政、信访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建立县乡村组四级联动信息员队伍,调动专职网格员工作积极性,整合社区民警、物业管理、平安志愿者、快递员、外卖小哥等力量,收集情报信息,排查安全隐患。匠心解结破难题。严格落实“三调”对接,借鉴《黄帝内经》思想智慧,将中医“六艺”(砭针灸药导按)融入调解,创新实践“岐黄调解法”(法治教育,快速介入,持续跟进,多元化解,心理疏导,司法确认)和“马锡五两头(炕头地头)调解十步法”,建立分类、分级、分责的矛盾纠纷化解“三分机制”,今年以来,乡镇先行调解矛盾纠纷2433件,引导至县综治中心调解专业性较强的纠纷776件;由中心牵头,组织法律专家、律师等联合调解疑难纠纷32件;县级领导在综治中心接访现场研究解决问题115个。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到“一案一码”,全程可查询、可追溯,努力让每个带着问题走进来的人,都能带着满意回家。同时,积极推广“云调解”模式,通过视频连线实现远程调解,让群众“一次不用跑”也能解决问题。恒心固本育长效。加强中心调解力量和工作机制建设,培养“懂法律、通政策、会调解”的综治骨干30名,制定《调解员行为规范十二条》,要求“一张笑脸迎人、一把椅子让座、一句问候开场”,引入“首问负责制”,完善10类常见矛盾处置指南,确保同类问题依法规范标准解决。充分借鉴“马锡五审判方式”中“法官下乡、就地办案”的做法,组建以法官、律师、新乡贤等为主要力量的“流动调解队”,由中心整体统筹,乡级专门调、村级联合调,推动综治中心从“坐等群众上门”向“主动下沉服务”转变。
三是同心尽心下好平安建设“一盘棋”。始终聚焦“平安联创”“治安联动”“问题联治”,牢牢将各类社会治理力量整合在一起。聚焦网格功能发挥。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的重要基础,定期组织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与经验交流,健全考评考核和评优奖励机制。推行“网格实时信息上报、中心动态派单处置”工作模式。聚焦安全态势感知。整合视频监控资源,对关键区域、重点人群进行动态监测,切实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精准度。累计关注重点部位2364个,排查安全隐患2697个,以智慧化赋能风险防控精准化。聚焦极端案事件预防。实时汇聚110等平台信息,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提示函,督促乡镇和部门开展现场核实、隐患排除、情况反馈,年度联合调处高危风险事件16起,自觉做到中心围着民意转、干部围着群众转,全县连续30个月保持命案“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