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建设

王光龙:主动创稳保平安 蓄势赋能促发展

来源:庆阳政法网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3-06-30
字号:A A    颜色:

主动创稳保平安 蓄势赋能促发展


中共正宁县委书记 王光龙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创内容。主动创稳是甘肃省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创新,是立足甘肃省情和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要部署,高度契合当前基层治理实际。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主动创稳要求,积极化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有效服务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统一领导


始终把主动创稳作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健全体制机制,成立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平安正宁建设暨全县主动创稳领导小组,建立“菜单式”学习、“前置式”宣传、“清单式”推进、“条线式”督考等制度机制,确保主动创稳取得实效。拧紧责任链条,聚焦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认真梳理形成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化险清单、整改清单、成绩清单“五张清单”,构建形成工作谋划、推动、落实全链条闭环,让各级党员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统筹安排部署,坚持把主动创稳同“三抓三促”、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召开平安正宁建设暨全县主动创稳工作部署推进会,领导带头、走访调研,排查风险、掌握实情,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系统推进主动创稳各项任务落实见效。


主动服务中心大局


安全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把安全同发展对立起来。消除社会风险,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快捷畅通”的情报信息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干部下访、法治大宣讲活动,最大限度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降低发展成本,增强安全是地方发展最大成本、更是地方发展最大效益的意识,坚持维稳和创稳、防未病和治已病相结合,树牢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积极作为、主动创稳。强化支撑保障,建立健全动态维稳、常态创稳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干部队伍支撑作用和政法队伍“尖刀”作用,彰显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商协会独特优势,全方位、立体化整合社会资源,大力营造主动创稳的浓厚氛围。


积极实化创稳举措


牢固树立“大平安”格局,以“一失万无”的警醒和“万无一失”的细致,全面推动主动创稳。主动转变工作理念,积极推进“静态维稳”向“动态创稳”转变、“应急维稳”向“常态创稳”转变、“单一刚性维稳”向“刚柔并济创稳”转变、“突击式维稳”向“法治化创稳”转变、“专门力量维稳”向“以专门力量为主导的群防群治创稳”转变,以理念创新推动安全稳定发展。探索主动创新措施,结合“三抓三促”行动,深入开展突出问题化解攻坚、行政执法规范提升、基层治理强基固本、信访增量“一案一研”、“铸忠诚警魂”、学法守法等专项行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坚决维护公平正义,主动防范风险隐患。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不断增强工作前瞻性、系统性,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清单管理+专班推进+研判调度”机制,深入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最大限度消除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


始终坚持大抓基层、抓牢基础的工作导向。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主动靠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快推进“平安细胞”创建工程,全域推进数字化平安乡村建设,积极促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全面推行“网络化”服务管理,不断织密织牢基层社会治理“防控网”。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探索建立“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员+技术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乡贤能人、致富能手带动作用,积极动员引导群众自主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基层治理。建立“一案一研”制度,对矛盾容易升级的重点信访案件,建立重点难点清单,实行“一事一议”,采取领导包案、提级核查、部门联办、专题会商等方式,积极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