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甘肃日报 | 张海燕:巧解万千家事结

来源:华池县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11-20
字号:A A    颜色:

1.jpg

庆阳市华池县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张海燕(左三)就地调节矛盾纠纷。

在大多数人眼中法官是威严、不苟言笑的,但庆阳市华池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张海燕却总是笑容满面。

家事法官张海燕经常辗转于街道社区、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拉家常,她的“接地气”源于她选择家事审判的初心。

2016年,华池县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家事审判机制改革试点法院之一。2019年,因工作细致、性格亲和,张海燕被调入综合审判庭家事审判团队,承担起家事审判机制改革试点任务。

6年来,张海燕始终秉持“柔性司法、调判促和”的理念,注重法理情,巧断家务事。经她审结的近1200起家事案件,无一上访缠诉,年调撤率均在88%以上。

家事审判中那些看似琐碎的家长里短,是张海燕职业生涯的温暖底色,也是她服务群众的生动注脚。

“每一个案件,都要用心用情去处理” 

去年6月,一纸诉状递至法院。王大爷与李奶奶,这对相伴40余载年的七旬老人,被琐碎日常磨蚀了温情,心中芥蒂日积月累,终至分居。李奶奶无奈提起离婚诉讼。

面对婚姻中的风雨,张海燕不拘泥于冰冷的法律条文,而是分析婚姻背后的情感逻辑,注重区分“婚姻危机”与“婚姻死亡”,承担起修复婚姻家庭关系的职能。于是,她多次通过电话与两位老人及其子女倾心长谈,悉心聆听积年的委屈与期盼,细细梳理矛盾的根源。

深入调查后,张海燕理解了李奶奶的坚决,王大爷过往对家庭的疏于担当让她心寒;洞察了王大爷诉讼背后的真实诉求并非决裂,而是渴望和解。为融化这层坚冰,张海燕将法庭“搬”到李奶奶家中,与两名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并邀请县妇联工作人员到场,一场特殊的“庭院审判”就此展开。

调解现场,情、理、法交织共鸣。县妇联工作人员立足妇女权益保护,对王大爷过往的失当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敦促其在未来生活中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杜绝言语辱骂与肢体冲突。张海燕则从法律与伦理的双重维度释法明理,阐释夫妻间的权利义务。

3个多小时的真情对话中,法官的公正、妇联的关切、陪审员的温情,共同编织成一张柔韧的网,兜住了濒临破碎的暮年姻缘。横亘在两位老人心头的坚冰开始消融,积郁多年的心结缓缓打开。

“每一个案件,每一次纠纷,都是当事人生活里的‘惊涛骇浪’,都要用心用情去处理。”多年来,张海燕以行动践行马锡五“深入群众、就地审判、注重调解”的精神,让便民利民的司法温度,不再是遥远的理念,而是可感、可及、可触摸的温情实践。

“家事审判连着‘小家’的温馨与‘大家’的安宁”

“打自己老婆就是家务事,你们管不着。”法庭上,王某某“义正辞严”地说。

这是一起因家庭暴力引起的离婚纠纷案,被告王某某在婚姻生活中,对原告轻则恶语相向重则棍棒相加,原告长期陷入精神恐惧,后一走了之,离婚意愿强烈。

调解过程中,张海燕与陪审员、援助律师、当事人及其亲属,围坐在圆桌法庭四周,情绪激动的双方当事人暂时缓和了下来。最终,圆桌法庭为这段破碎婚姻画上休止符。

“这类案件风险最高,如果简单一判了之,不仅不利于矛盾化解,还极有可能引发更多潜在的社会风险。”张海燕在审理案件中,将“劝和”与“劝离”相结合,充分利用家庭或家族会议形式,从家规、人情、伦理和习俗等方面找准矛盾根源,并吸纳当地有威望并有良好声誉的人民陪审员参与家事案件审理,寻求解决之策。

家庭的和谐稳定关乎社会文明安定。“家事审判,一头是‘小家’的温馨,一头是‘大家’的安宁,是维护家庭和谐的坚固防线。”张海燕说。

2.jpg

张海燕(右二)炕头调节矛盾纠纷。

针对婚姻家庭纠纷所具有的社会道德属性,华池县法院坚持审判“温情”和程序“刚性”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探索形成了具有陇东地域特色的新时代马锡五巧断家务事审判工作模式。在华池县法院家事审理中心,张海燕法官创设了“圆桌法庭”,在这里敞开心扉的沟通取代了冰冷的对抗,更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

此外,华池县委政法委牵头,联动县公安、妇联、信访等部门,以家事审理中心为依托,精心打造了婚姻家庭纠纷教育基地。各相关单位密切协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家事纠纷从萌芽预警到源头化解、再到末端处置的全链条、立体化防护网。

“只要肯花时间精力,矛盾纠纷终会化解”

家事案件,“定分”容易“止争”难。

去年12月,张海燕在审理一起残疾人离婚案件时,邀请了华池县公安、妇联、残联等单位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力量参与,成功调解了一起涉残疾人的离婚纠纷案。

原告高某与被告赵某结婚六年,双方因生活琐事,经常发生矛盾,被告赵某阶段性回娘家居住。后被告因患有精神疾病丧失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双方婚姻陷入困境,原告遂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为了更好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张海燕决定通过“巾帼工作室”,启动多部门联动调解机制。调解过程中,妇联从维护妇女权益角度出发为当事人提供情感支持与法律建议,残联专注于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在诉讼中得到充分关怀与尊重,社区及乡政府工作人员发挥熟悉情况的优势,助力调解工作有的放矢……双方最终就离婚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法庭当场出具了调解书,当事人当即履行了给付义务。

3.jpg

调解现场。(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2023年,华池县法院携手县妇联,挂牌成立“巾帼工作室”,在张海燕的指导下,巾帼调解员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对涉家事案件开展先行调解,有效拓宽了矛盾消融的路径,工作室累计介入调处600余起婚姻家庭纷争,调解成功率79%以上。

多年来,张海燕不断创新,通过加强与公安、妇联、民政等职能单位的联系,形成家事纠纷调解的多向联动。同时利用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设立的法官联系点,建立“法官+村(居)”调解相结合的制度,形成“亲友谈心、调解员谈理、法官讲法”的家事解纷新模式。

“其实很多民事纠纷的结都是‘情结’,不管多么激烈的矛盾,都是因情而起,只要肯花时间、精力,矛盾纠纷终会化解。”张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