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整洁,乡风和睦,走在华池县城壕镇的乡间小路上,既能感受到农耕文化的淳朴底蕴,也能体会到法治精神在这片土地扎根生长的蓬勃力量。
城壕镇,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东南部,静卧于子午岭林缘环抱之中,生态优美,民风淳朴。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新画卷中,城壕司法所扎根一线、履职尽责,以普法教育、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为重点,默默筑起基层善治的坚固防线。
普法为先 法治教育润民心
城壕司法所以“八五”普法规划为引领,建成法治实践传承馆,推动法治宣传进村组、法治文化进社区、法治精神进人心。通过开展“法律十进”活动,结合“三八”妇女维权周、禁毒宣传月、国家安全教育月等重要节点,开展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通过集中设点宣讲、入户发放资料、以案释法讲座等多种方式,提升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和认同感,筑牢群众心中的法治防线。同时,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聚焦食品安全、安全生产、防范电信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群众关心领域,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明显增强。
“八五”普法开展以来,城壕镇先后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0个,创建县级民主法治书屋、民主法治广场各8个,培养“法律明白人”60名,法治根基不断夯实。
调解为要 化解纠纷促和谐
城壕司法所深入践行“枫桥经验”,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整合综治中心、派出所、网格员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通过“地毯式排查、责任到人、领导包案、挂牌督办、风险预警”五步工作法,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今年以来,共排查纠纷74起,全部得到成功调处,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做到“早发现、早排查、早调处、早稳控”。
而这一个个纠纷的成功调处,正是民生获得感最真实的体现。杨寺岔村的一对夫妻因口角争执产生矛盾,司法所工作人员联合村干部等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调解工作。经过两小时的耐心沟通,夫妻两人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重归于好。群众深有感触:“夫妻吵架、地界纠纷、工资拖欠……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找村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帮我们出主意、解难题。”
服务进企 纾困解难促发展
除了走进田间农家,法律服务也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在华池县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城壕司法所联合衡伦律师事务所,聚焦陇牛乳业公司发展需求,精心开展“法治护航 助力发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工作人员通过设立咨询台、举办专题座谈等方式,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重点解答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待遇、加班工资计算等50余个高频问题,现场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实用法律手册500余份。并针对企业特点,专项梳理了食品安全、产品质量、购销合同等方面的法律风险点,提出防范建议12条,帮助企业健全内控机制,以精准法治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矫正为辅 暖心帮扶塑新生
针对社区矫正对象这一特殊群体,城壕司法所依托“甘肃省智慧矫正平台”APP,结合入户走访、集中学习与公益劳动,实施“教育+帮扶+感化”三管齐下,实现精准监管和心灵重塑并重,助力他们重回正轨、走向新生。截至目前,全镇实现社区矫正对象“零脱管、零再犯罪”,法治的温暖正照亮每一个回归的脚步。
在城壕,法治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田间地头的实践。从调解室的恳切谈话到村巷中的普法脚步,从矫正对象的档案记录到法治广场的阵阵欢笑——城壕司法所以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筑牢法治根基、传递司法温度。
未来,城壕司法所将继续秉持“多走一步、多一份心,就多一份安宁”的信念,让法治如阳光般,持续温暖城壕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