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西峰区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 传承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来源:西峰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09-24
字号:A A    颜色:

近年来,西峰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相关部署要求,坚持“1134”工作思路(“1”是坚持主动创稳一条主线;“1”是将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作为1号工程;“3”是纵深推进三端共治;“4”是做深做实网格化、精细化、专业化、数字化服务),围绕“整合资源、协调联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定位,统筹推进“七中心”一体化运行,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1.png

推进场所设置规范化,建强功能集成的治理主阵地

按照“功能集成、集约高效”原则,采取“1厅+N室”模块化布局,形成“三大功能区”。一是引导受理区。设置8个服务窗口,配备导引台和安检设备,由常驻综治中心的1名民警负责大厅安保工作,实现有序接待。二是多元化解区。按照“一室多用、合署办公”的模式设立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室、经济纠纷调解室、心怡工作室、检察服务室等9个功能室,为群众提供专业化解服务,一大亮点是:信访接待中心每月固定开展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群众能够与县级领导“零距离”沟通、“面对面”反映诉求,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三是指挥调度区。依托“治理通”平台,对问题处置进行全程跟踪,实现指挥调度的精准高效。通过打造“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分工协作、中心统筹、部门联动、闭环运行”的工作格局,推动调解和解、起诉立案、司法确认、公正仲裁、法律服务、心理干预等集约化办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群众水平。

2.png

强化力量整合专业化,打造多元协同的治理先锋队

聚焦“力量整合、专业赋能、制度保障”三位一体建设,创新打造“部门联动、专群结合、管育并重”的矛盾纠纷化解新范式。一是规范入驻机制。建立“常驻+轮驻+随驻”弹性入驻模式——公安、检察、法院等6个部门常驻办公,教育、住建等8个行业部门及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轮驻参与,其他关联部门按“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随叫随驻,形成矛盾纠纷联调、跨部门事项联处的“一站式”解纷格局。二是充实调解力量。精心选聘8名政治素质过硬、调解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员参与综治中心调解工作,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三是加强人员管理。严把入驻人员“入口关”,要求各部门选派业务骨干进驻并保持相对稳定。制定《西峰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原单位业务指导不变、中心统筹管理增强的“两不变一增强”原则,以制度化手段保障综治中心规范、廉洁、高效运行。

推进三端治理精细化,构建分层化解的治理新机制 

坚持推行查病因治未病、析病理治已病、除病根治顽病的“三端治理”模式,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查病因治未病,确保矛盾纠纷不上交。坚持关口前移、责任前移,聚焦住房建设、经济金融、劳资欠薪、家庭邻里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感知、早预警,及时运用调解、疏导、帮扶等多元手段靶向施治,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将风险消弭于未发之时。二是析病理治已病,确保矛盾纠纷不积淀。针对已显现的矛盾纠纷,采取“现场办理一批、移交转办一批、政策化解一批、联席解决一批、兜底保障一批”的“五个一”模式,依托“1+9”调解委员会(西峰区社会治理人民调解委员会+国土、交通、教育、医疗等9个行业调解委员会),通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方式,实施蓝、橙、红三色分级化解。三是除病根治顽病,确保矛盾纠纷不反复。坚持调解与普法并重,在化解个案的同时分析类案成因,推动源头治理。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领域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对已调解成功的重大、疑难案件当事人,通过主动回访、困难帮扶、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当事人真正解开心结、去除“病根”。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8602件,已化解7128件,化解率达82.86%。

3.png

推进网格管理高效化,打造精准联动的治理新格局

聚焦网格化服务管理关键环节,坚持“党建引领、政法护航”理念,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党建+网格化+信息化”模式向纵深发展。一是科学划分网格。制定印发《关于推进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方案》,按照“全域覆盖、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网格393个,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为其发放移动终端和工作补贴,部分区域延伸设置“微网格”细化服务,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响应速度与群众满意度。二是开展业务培训。6-7月,分三期组织13个乡镇(街道)平安法治办(综治中心)分管领导和594名专兼职网格员参与“全区网格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矛盾调处技巧、信息平台操作等内容开展培训,并印发《西峰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网格员工作手册)》,为网格员提供“理论+实操”双轨指导。三是强化职业标识。统一为全区网格员制发蓝马甲、工作证,既通过视觉符号强化身份认同,又便于群众“看得到、找得到”,进一步树牢网格员责任意识,推动形成“网格事网格办、网格员勇当先”的基层治理氛围。四是创新工作机制。推行网格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业绩的“四亮”服务行动和五走访、五巡查、五上报、五掌握、五处置的“五五”工作法,动态掌握网格内各项基础信息,实现网格管控不留死角。五是充实网格力量。鼓励、支持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志愿者、热心群众担任网格工作辅助人员参与网格化管理,加强网格内专业性、行业性人员力量,推动治理要素向网格集中、资源向网格下沉。今年以来,网格员通过“陇情e通”APP收集矛盾纠纷、社情民意1598件,有效发挥了网格“前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