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镇原县司法局城关镇某村常某后院一处26米长的墙体突然倒塌。双方为责任问题多次争吵,村委多次调解未果。常某请求村委会会同镇司法所调解,尽快解决墙体倒塌后的相关问题。
快速响应,多方联动启动调解。城关司法所接到请求后,立即启动人民调解快速响应机制,选派两名经验丰富的调解人员,同时协调城关派出所民警、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组成联合调解小组,共同前往纠纷现场开展处置工作,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排查隐患、化解矛盾。
现场勘查,全面掌握纠纷事实。联合调解小组抵达现场后,首先对墙体倒塌现场进行了细致勘查。在勘查过程中,常某因担心房屋安全及财产损失,情绪异常激动,多次打断现场交流,难以冷静配合调查。调解人员充分理解常某的焦虑情绪,一方面安排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耐心安抚,倾听其诉求,缓解其激动状态;另一方面,其他成员继续开展现场勘查与信息核实工作。
专业评估,明确损失与责任划分。经现场勘查与多方询问,调解小组逐步理清了墙体倒塌的事实。调解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及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提出了确实可行的责任划分建议。对于调解小组提出的责任划分与赔偿建议,常某表示认可,但其邻居郑某提出自己生活困难,无法承担主要责任的赔偿款。调解人员考虑到郑某的实际困难,同时为避免纠纷拖延引发新的矛盾,经过多次耐心与常某沟通协调,以化解双方矛盾,尽快达成赔偿。最终,常某作出让步,接受郑某赔偿1650元,了结此事。
健全联动机制是快速化解基层纠纷的关键。此次纠纷的成功解决,得益于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驻村工作队的多方联动。注重事实勘查与专业评估是确保调解公正的基础。调解过程中,调解小组通过现场勘查掌握关键证据,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费用评估,为责任划分与赔偿金额确定提供了客观依据,有效避免了“主观臆断”导致的调解不公问题。兼顾法理与情理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保障。调解人员在明确郑某责任的同时,考虑到其资金困难,灵活建议其拆借资金履行赔偿,既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又体现了人文关怀,让双方当事人更容易接受调解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