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全省虚假诉讼与民事执行监督工作推进会议在兰州召开。会上,庆阳市检察院以《“四重转变”探索推动民事终本执行监督取得实效》为题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庆阳检察机关将加强终本执行监督作为民事检察新的增长点、着力点,在探索实践中找准监督理念、方法和路径,以“四重转变”推动民事执行监督提质增效。共办理终本执行监督案件244件,促进执行到位2145万余元,1件案例被最高检内刊刊载,1件案例被省院评为“检护民生”典型案例,被《检察日报》刊登,1篇论文获“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三等奖。
坚持个案监督向 类案监督转变
为解决执行监督办案规模小、监督能力弱等难题,2022年,庆阳市检察院部署开展为期两年的终本执行专项监督活动,以依职权监督为抓手,对2018年以来全市法院793件终本执行案件集中调卷审查,办理案件201件,办案量同比上升528%,初步找到了终本执行监督的方法和路径。针对个案监督发现瑕疵类问题多的情况,2024年两级院及时转变思路方向,坚持以类案监督提升质效,针对执行类型化问题制发类案检察建议,做到了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推动程序监督向 实体监督转变
2024年初,针对程序性监督多、实体性保护少问题,市县两级检察院决定推动程序监督向实体监督纵深开展。一方面加强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实质审查力度,开展调查核实102件,对争议较大案件组织听证56件,推动矛盾实质化解。如庆城县院在办理刘某与任某执行监督案中,运用调查核实权查实财产线索,监督恢复执行到位23.8万元。另一方面对终本案件中拒执、虚假诉讼及司法人员违纪等问题强化监督,被相关单位采纳,有效实现了对事与对人双监督。
实现单一监督向 协作配合转变
“执行难”是社会运行中各种问题矛盾的叠加,执行主要面临“案多人少”、财产调查精力有限等现实难题。对此,庆阳市检察院以“监督+协作”模式,从单向监督转向“双向奔赴”。市检察院与市中级人民法院两次会签《关于加强民事检察监督协作配合的意见》,针对信息共享、财产调查、参与和解、矛盾化解等问题达成共识。案件办理中,检察机关充分运用调查核实等职能优势,携手法院共破执行难。如办理的某执行监督案,协助法院查明被执行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逃避执行的案件线索,最终督促执行款全部执行到位,让“终本”不再成为当事人权益保障的终点。
探索传统监督向 数字监督转变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重塑民事检察监督格局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将数字思维从裁判监督领域向执行监督延伸。2023年以来,通过借鉴各地大数据监督模型,对接市住房公积金、信访、人社等部门,获取数据信息1065条,筛选线索113件,提出监督意见21件,以“数智融合”催生法律监督新战力,多个县区院已从全国大数据模型中找到执行监督有效的方法路径。
下一步,庆阳市检察机关将持续更新理念,提升监督能力,强化协同治理,扎实开展终本执行专项监督活动,探索开展民事执行全过程监督,持续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保障群众胜诉利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