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华池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为核心,通过阵地联建、矛盾联调、网格联治、数据联用“四联驱动”,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机制、提升效能,构建起集约高效、服务精准、智能支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阵地联建:打造集约高效“主阵地”,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聚焦“功能集成、业务协同、运转高效”目标,积极构建“多中心合一、全链条服务”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综治中心配置,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空间整合“一站式”。按照“1厅+N室”模式规范建设,在临街设立人民来访接待大厅,科学划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集成信访接待、12345热线、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8大中心功能,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设置背靠背式调解室、建民调解室、巧儿调解室等功能厅室17个,打造全链条矛盾纠纷受理化解服务平台。力量聚合“常随驻”。整合7个单位13名人员常驻,8个行业性调委会随驻。设立信访、司法、自然资源、住建、综治中心等5个常驻窗口及1个随驻窗口,确保群众诉求“一门进、一站办、有人管、依法解”。机制耦合“闭环管”。制定《华池县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工作方案》《功能厅室人员职责清单》《“多中心合一”路线图》及部门入驻、考勤、工作运行等制度。建立了“收集、受理、分流、承接、调解、回访、评价、考评”闭环工作流程,进一步健全“首问负责、联动调解、会商研判、公开监督、了结回访”五项制度,强化全程跟踪督办。
矛盾联调:构建多元解纷“新机制”,筑牢风险防控防线
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不断创新完善解纷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效能。“双线受理”畅渠道。线下依托县乡两级中心,通过群众接待、窗口服务和网格巡查访视受理诉求;线上贯通12345热线、“陇情e通”APP、领导信箱等平台,实现诉求“一键直达”。制定《12345热线全链条服务规范》,紧盯“接、转、办、访”便民服务过程,创新“热线+综治调解”联动模式,受理并按时办结各类诉求3418件。“三调对接”提质效。进一步深化诉调、警调、访调对接机制,采用法院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双向常驻、矛盾纠纷类警情直推综治中心管控和“信访+综治”联合办公等方式,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今年以来,全县诉调、警调、访调对接案件各调处成功620件、200件、23件,成功率分别为71.9%、99.5%、100%。“多元解纷”破难题。对排查受理的矛盾纠纷,分级分类建立化解台账,明确调处化解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及化解时限,动态管控,对账销号。在调解模式上,运用“四诊”联调工作机制和“三步”调解法,不断深化“1 + 8 + N”重大矛盾纠纷调解模式,构建“全链条受理、专业化调处、多元化调解”的工作体系。今年以来,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1601起,成功化解1520起,化解率达到94.94%。
网格联治:织密精细服务“连心网”,延伸服务管理触角
推行“党建+网格+信息化”模式,织密建强网格员队伍,激活治理末梢。建好网格服务体系。科学划分网格685个(农村646个、城市39个),推动乡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三官一律”等党员力量下沉网格。配发工作手册及手持终端,统一网格员标识(服装、牌),实现“定人定岗定责”,网格员日均在线率和平台使用率达到92%、100%。“七员”赋能网格治理。围绕网格“七员”职责,扎实开展“进百家门、排百家忧、解百家难”及“四亮五比”活动。建立“日报告、周总结、月考评”机制,常态化开展矛盾排查、法治宣传、信息采集。今年以来,网格员参与服务活动174场次,化解矛盾351起,排查隐患692件,收集民意597条。锻造高素质网格队伍。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全覆盖培训网格员,严格执行《网格工作细则》《考核办法》,通过电话抽查、APP数据分析、乡镇反馈等多维考评,累计撤换不合格网格员80名,评选优秀网格员101名,刊发网格典型事迹45期,营造网格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数据联用:锻造智慧治理“强引擎”,赋能平安建设实践
创新“热线+网格”模式,推动12345热线与网格化管理平台信息共享,形成“一条热线听诉求,一张网格管到底”格局,实现热线“被动接”与网格员“主动查”高效贯通。深化平安甘肃信息化管理平台、“陇情e通”APP、12345热线服务等平台应用,全量汇集基础信息,加强平台互联互通,实时录入分析矛盾纠纷、诉调警调访调对接、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公共安全隐患等数据4万余条。依托重点人员预警信息模块,严格落实精神障碍患者、“三失一偏”等人员赋分预警分级管控制度,确保不漏管失管、服务不缺位。坚持日统计、周分析、月报告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对收集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为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下一步,华池县将持续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前移,通过强化阵地“硬支撑”、优化机制“软实力”、深耕网格“微治理”、善用数据“智引擎”等,持续凝聚基层治理工作合力,夯实主动创安创稳底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