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地处甘肃庆阳北部,畜牧养殖业历史悠久,“众口一词念羊经、一心一意兴羊业、千家万户发羊财”,羊产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企业需求在哪里,法治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近年来,环县综治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定不移跟着项目走、盯着产业干,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全力保障来环、在环企业合法权益,用心用情暖企、安企、护企、助企、惠企,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羊产业发展。
以“快”字当头,按下服务“加速键”
2021年7月,甘肃武威某草业公司长期向环县某养殖公司和某牧业公司供应苜蓿、燕麦草,签订购销合同,约定“见到供货单据后三个月内支付货款”。但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养殖公司、牧业公司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先后拖欠草业公司货款470余万元,且长达四年之久。草业公司自身面临经营困境,多次催要无果,于2025年3月31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立案后,通过诉调对接移交环县综治中心介入调解。
经过研判分析,环县综治中心认为该案涉及金额大、企业关联性强,存在次生风险隐患,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应当立即启动“复杂矛盾纠纷响应机制”,联动多方力量调解,才能更加有利于推动问题实质性解决。
以“优”字为本,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甘肃武威某草业公司项目负责人焦急地对环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说道。“我从武威赶过来已经星期五了,要是今天不能开展调解,下周又得过来,厂里的工资已经发不下去了,我打对方电话不接,这来来回回的不知道还得折腾多少趟”。
环县综治中心充分考虑到当事人居住外地,来回耗费人力、财力较大这一现实问题,又考虑到该案涉及两地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若直接进入诉讼程序,案件审判周期、法律义务履行环节等,都有可能影响资金周转率,不利于帮助企业及时走出困境。
理清思路,环县综治中心即时受理,即时调解,立即召集调解员、法律顾问和行业主管部门,组建调解专班分两组同步开展工作。一组负责动员县内涉事企业,一组负责查阅供货单据、核对账目往来,双管齐下为实质性调解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以“解”字为先,助企纾困“开良方”
调解期间,专班一致认为涉事三家企业多年来合作共赢,早已经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条共生关系,加之县内两家企业正处在发展瓶颈期、困难期,若进入诉讼程序,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追讨欠款,极易导致欠款方公司资金链条断裂,失去稳定客户,影响后期发展。反之,若放任欠款不还,也会拖垮牧草供应公司。如何能够维护三方利益,又能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实施“三步走”是关键。
“一步走”深耕欠款原因。为什么欠款,调解专班深入细致地同三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并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分析了市场行情,了解到一段时期内牧草、饲料价格波动,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欠款企业虽有还款愿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并非恶意。
“两步走”制定还款计划。“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一次性还款,的确有困难。考虑到三方企业合作已久,企业情感应当稳定,调解专班提出了分期还款计划。即欠款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在保障公司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每期尽最大努力筹措资金归还欠款,这样既能履行还款义务,又能为债务、债权双方留出发展“缓冲空间”。经过多轮磋商,三方企业最终达成了分期还款的一致意见。
“三步走”司法确认兜底。协议达成,保障履行更是重中之重。调解工作完成后,三方企业负责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捺印,握手言和,互相谅解,随后进行了司法确认,一起涉及金额较大的合同纠纷,就此得到了圆满化解。
甘肃武威某草业公司负责人激动地拉起调解员的手说:“你们综治中心提出的‘环您无忧’品牌还是名副其实的,真正做到了还您无忧,为我解决了问题,不然这个事还不知道要折腾多少回”。
以“稳”字为要,为养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这三家企业运营状况,事关当地种植和养殖户经济收入,事关乡村产业振兴,我们实现了‘化解一个纠纷、稳定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社会效果”。环县综治中心主任豆安同志自豪地说道。
环县综治中心开展“七中心”合一规范化建设,总结形成了“风险评估+专班调解+护企共赢+保链安全”工作模式。近3年来,妥善化解了170余起涉农企类经济合同纠纷,有力践行了“综治护航产业链,枫桥经验本土化”的工作理念,奋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政法之为、法治之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