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平安“先手棋” 打好创稳“主动仗”
中共环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赵怀博
2024年,我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市“核心是创、目标是稳、关键在主动”的部署要求,持续转变理念、创新思路、压实责任,坚持服务、治理、防范、打击、塑造综合施策,以主动创稳新成效有力护航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扛责稳舵聚合力。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年初专题部署主动创稳,结合县情实际,确定“双无双下降”(无命案、无重大公共安全案事件,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双下降)“双零双下降”(赴省、进京访零发生,集体访、个体访总量双下降)目标,用目标引领平安建设,让平安环县抓有方向。县委常委会会议定期研究主动创稳,每季度听取工作汇报,分析研判形势,查找短板弱项,提出工作要求,调度全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和《甘肃省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调度考评,落实“四包”责任制,全面压实“五主”责任(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主建、基层主防),凝聚了全县上下联动、左右互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多元解纷化矛盾。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巩固落实“三包一”“多包一”“123”限时化解工作法,扎实推进“三调对接”,整合壮大社会调解组织和调解力量,有效夯实基层社会治理体系,2024年调处化解矛盾纠纷6208起,县委政法委牵头,组建工作专班攻坚化解木钵集中供暖、华能风电项目实施、油田资源开发等各类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45起,督办化解命案预警39条,全县命案发案同比下降66.7%,为近十年来最低;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4147件,同比下降10.3%。深入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情理并重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持续巩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不断放大“合和信访”品牌效应,全县来信来访人次同比下降11.1%,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信访接待中心被评为全省首批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
三是打防并举护安定。发挥专业力量“尖刀作用”、行业部门“感知作用”和基层组织“前哨作用”,建立健全情报信息发现、核查、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全域、全时、全量感知各类风险隐患。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从严惩处“盗抢骗”“黄赌毒”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有效防控化解涉稳风险,全县共立刑事案件477起,受理治安案件774起,同比分别下降31.8%、43.5%,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关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校社”共育机制逐步形成,结对帮教有效落实,帮教人数比2023年减少35人,未成年违法犯罪同比呈下降态势。悉心管控各类重点人员,严防发生案事件。统筹各乡镇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政法各单位向行政机关“把脉开方”发送检察建议9份、司法建议4条,跟踪问果,有效堵塞监管漏洞,各行业主管部门严格履行“管行业必管稳定”职责,全县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四是夯实基础提效能。全面抓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聚焦“七中心合一”功能定位,有效整合各方力量资源,线上运行“还您无忧”,线下赋能实战平台,平安联创、矛盾联调、问题联治,矛盾纠纷“集散地”、社会治理“晴雨表”和多元解纷“桥头堡”的作用全面凸显。常态化召开“4+1”保平安、促振兴村民小组会议和“创稳小院”群众会议,召开会议形式亲民化、多样化,打破了会议本有的固板模式,或在庄前屋后,或在窑洞院落,或在田间地头,或在红白喜事间隙,搭建了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的“有事好商量”平台,拉近了干群关系,激发了自治活力。
五是法治保障护大局。纵深推进“铸忠诚警魂”活动,部署开展全县政法队伍“强纪律 转作风 树形象”专项活动,着力锻造“五个过硬”政法铁军。牢固树立执法司法为民理念,定期组织开展案件评查、警务督查、检务督查、审务督查,健全落实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制约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县法院受理各类案件7068件,审执结6957件,收结案总数位居全市第二,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32件。县检察院办理各类案件763件,以全市9%的检察官扛起了全市15%以上的案件量,总体工作保持在全省基层检察院“一流方阵”。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延伸了基层法治服务触角。创办《小安说法》和《环检说法》普法栏目,以短视频方式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指尖普法”,解读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大群众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更便捷、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