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甘肃省陇东地区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刘巧儿婚姻案”。“刘巧儿”原型封捧儿(后改名封芝琴)因不满父亲包办婚姻,徒步上百里到陇东分区状告父亲干涉她的婚姻自由,时任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亲自审理,通过实地调查走访,采取调解与审判相结合的方式,依法审理调解“刘巧儿婚姻案”,推动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婚姻自由等社会主义宪法原则和法治理念,产生了享誉全国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也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传承红色法治文化的普法品牌——“巧儿说法”。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引领作用,引导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省司法厅立足创造文化传承的“甘肃品牌”、打造中华文明传播展示的“甘肃窗口”、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充分利用“刘巧儿案”发源地的人文资源优势,依托“甘肃丝路法雨”微信公众号,开通“巧儿说法”普法专栏,通过选取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释法说理,将法律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
“小”案例连着“大”民生。“巧儿说法”普法专栏的开通,以受众听得进、看得懂、记得住的方式,为广大网民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有趣、潜移默化的学法平台,实现“指尖上的微普法”。同时,定位集服务性、公益性、功能性于一体的法治类栏目,注重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吸引网民积极参与留言提问,针对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以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方式,回应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法治关切,助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走到群众眼前、走进群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