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陇东报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15-05-28
妙语解纠纷丹心化干戈
——记全国人民调解能手侯小春
“别着急,你们有什么诉求,可以坐下来和我们说。”类似的话,庆阳市司法局副调研员、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简称医调委)副主任侯小春已不记得自己说过多少遍。对于这份夹在医方与患方之间被别人视为“棘手、头疼、复杂”的工作,他视如珍宝。常常有人说:“侯小春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人,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定纷止争为一起“医闹”连劝18小时
随着医患纠纷的高发,2010年6月,庆阳市医调委开始作为独立第三方进行医疗纠纷调解。医调委的成立,为医疗纠纷的解决建立了一个“缓冲地带”。2012年以来,侯小春先后被司法部、甘肃省司法厅等部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人民调解能手”等荣誉称号。
5月6日上午,记者在庆阳市医调委见到侯小春时,他正在整理最近的医疗纠纷案卷。“这是2011年的调解记录,这本是2010年的。每份调解申请书、医评意见、鉴定材料我都会反复研究,一提患者的名字,基本上就能想起来是怎么回事。”作为调解员,侯小春的工作复杂而多变,立案、调查、调解、鉴定责任、赔付、结案……谈及近三年来忙忙碌碌的纠纷调解工作,他感觉收获颇丰。
侯小春说,调解不是“和稀泥”,是按照“摸清事实、分清责任、依法理赔”的调解程序,引导医患双方依法、理性维权。2013年12月,患者郭某因糖尿病综合征晚期住进我市某医院治疗,出院不到10天因病情复发再次入院治疗时,郭某因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突然死亡。面对郭某的离世,家属坚持认为医院有失误,要求院方承担责任;而医院则认为需要经过专业医疗机构的鉴定才能确定究竟由谁承担责任。矛盾一触即发,郭某家属情绪激动,纠集几十人围堵在医院大吵大闹,向医院“讨要说法”,并将死者尸体滞留病房,医患双方关系剑拔弩张。
临近春节,接到调解申请后,侯小春冒着严寒,第一时间赶往医院了解情况。从上午8时到次日凌晨3时,他先后找医患双方当事人谈话20余次,期间多次受到患者家属的恶言相向。“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但是问题总要解决,我必须把纠纷处理好。”侯小春觉得,尽最大努力公正公平公开地调解好这起医患纠纷,最大限度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才最重要。18个小时里,他一次次地站在医学、法律、人情世故的角度为郭某家属做工作。终于,在他的耐心劝说下,家属同意接受调解,同时,医院得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
紧接着,面对患方提出医疗操作技术质疑,侯小春顾不上休息,立刻组织医学专家组现场讨论,安排专人去医院调查取证。最终,这场医疗纠纷得到了和平处理。“在医患双方握手言和的一刹那,回想起为调解工作付出的努力,感觉还是很值得。”侯小春说。
潜心学习工作之余不忘“充电”
侯小春告诉记者,其实,像患者郭某这样的医疗纠纷远非个案,在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来调解医疗纠纷的患者和家属,素质和脾气各异,沟通过程充满变数。学会倾听和忍耐,是他们这一行的基本功。在许多医患纠纷中,患者总希望以“闹”来解决问题,或静坐,或聚众吵闹,或在医院摆设灵堂,甚至对医护人员大打出手,但“闹”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医疗调处工作不是部分人认为的“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错误逻辑。在以往的医患纠纷中,医患协调、行政调解和诉讼三种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局限性。患者家属周旋在卫计委、信访局、司法局、公安局、法院等部门之间,心力交瘁,且得不到专业指导。但医调委作为行业性、专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是独立于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保险机构的“第三方”,其独立性和中立性更容易为患方所接受。
人到中年,工作内容的变更,对于侯小春来说,既是任务,更是挑战。在他看来,要真正在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做到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仅具备医学知识和实战经验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缜密的思维、冷静的态度和严谨的法律知识。
三年来,为了让自己在调解过程中的解释说服有理有据,侯小春通过网络、书籍自学和向专业法务工作者求教等多种形式恶补法律知识。每天晚饭过后花两小时研读医学、法学、司法鉴定书籍,已经是他必不可少的习惯。“都说活到老,学到老。以前我对医学和法学知识了解很少,现在把每个医疗纠纷与医疗技术鉴定对号入座是个很艰难的过程。遇到啥问题,就必须查阅啥资料。”侯小春说。
公平公正甘当医患关系“和事佬”
2014年11月,患者樊某在庆阳市某医院治疗后,导致双腿化脓、肿胀医学后遗症。为了治病,樊某不得不定期前往西安医院做清创治疗。这使本就一贫如洗的樊某一家变得债台高筑。侯小春接到调解申请后,多次前往西安了解情况、调查取证。看着病床上樊某因为伤痛一次次地号啕大哭,侯小春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为樊某讨个公道。最终,经过三天的努力,樊某与医院的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同时获得医院28万元的赔偿金,这起一度僵化的医患纠纷以平和的方式结束。
在侯小春看来,赔偿额是医疗纠纷的核心问题,如何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赔偿标准来估算患者的赔偿额,确保调解的依据、尺度与法院一致,结果与法院调解或裁判能够接近,是树立医调委公信力的关键。同时,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除了医生的技术、医院的管理等因素外,人文关怀的缺失应该被格外关注。调解医疗纠纷这些年,侯小春深知“公平公正”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常年在纠纷调解一线工作,一连好几天不能按时吃饭、休息、照顾家人是常有的事。“你看别人干工作都挺轻松的,怎么你一天到晚总是忙得焦头烂额?”侯小春的妻子虽然也曾这样抱怨过,但他更能明显感受到:每一件纠纷的成功调解,妻子总会跟他一样开心、轻松。
据了解,截至2014年11月底,侯小春与他的医疗纠纷调解团队共处理纠纷案件170多起,立案受理140多起,其中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医疗纠纷50多起,已结案132起,在调8起,已结案中,患方诉求赔付金额9000多万元。经调解后实际赔付患方1300多万,免除医药费90多万元,调解成功率99.8%,履行率达100%,已结案至今无一起反复或提出异议。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侯小春多年来无悔的付出和奉献。“再难的纠纷,只要你有一片公正之心,不怕患者不听,只要你一碗水端平,不怕患者不服,只要你一身力出尽,不怕调解不成。”侯小春满怀信心地说。(焦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