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庆阳长安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4-08-12
联系群众“零距离” 服务民生“实打实
--镇原县党员干部驻村蹲点践行群众路线
本网讯(通讯员 刘亚妮)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庆阳市镇原县把全面落实党员干部驻村蹲点制度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农村,进农家门、知农家事、解农家忧、帮农家富,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深入一线,实现干群“零距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让“驻村蹲点”不成为“走过场、作作秀”?镇原县在活动开展之初就启动制度探索,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双联行动驻村蹲点工作的通知》,规定“住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不打招呼,轻车简从,一竿子插到底;自带生活用品,向农户缴纳伙食费,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切实做到帮忙不添乱。
镇原县对开展驻村蹲点作出具体安排,把驻村蹲点重点放在条件最艰苦的村、家庭条件最贫困的户,驻村单位每年进村不少于4次,累计时间不少于30天,每名党员干部每年进村入户不少于4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5天,驻村期间,领导干部在调研的基层上,帮助联系户至少解决1至2件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贫困村和特困户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升技能,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该县农牧局党员干部自带被褥和生活用品深入平泉镇马洼村驻村蹲点,白天和群众同吃同劳动,晚上同住农家听期盼,不给基层和群众添麻烦、增负担。真正沉下身去,与马洼村群众“零距离”接触,现场为群众传授种植、养殖方面的科学技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强化责任,服务群众“心贴心”。开展干部驻村蹲点活动,核心是转变作风,关键是接上地气,重点是解决问题,最终目标是人民群众满意,为此,镇原县上建立了干部驻村蹲点督查长效机制,成立督查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对驻村干部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于驻村工作扎实、群众反响比较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于驻村流于形式,不与村组干部、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农户家中用餐不缴纳伙食费,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39名在家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入住最贫困村户参加驻村蹲点活动,各乡镇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分期分批轮流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和驻村蹲点,各级党员干部充分运用蹲点时间,建立驻村工作台账,撰写驻村民情日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重点围绕“智力扶持+技能培训”、“项目解困+产业支撑”、“资金帮扶+龙头带动”、“情绪疏导+民主自治”为内容的“四个加号”措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密切干群关系,镇原县工信局驻村干部深入太平镇大塬村帮助村民发展主导产业,捐赠科技图书1000册,调解矛盾纠纷15起;该县林业局为武沟乡巨沟村部捐赠办公桌椅 10套,指派6名干部轮流驻村开展苗林产业、技能培训帮扶。
真蹲实驻,帮助群众“实打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镇原县党员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全县各级各部门单位结合部门职能、资金扶持、信息咨询、智力支持、联络协调等方面的优势,坚持问题发现在基层,困难解决在基层,用实际行动为基层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该县扶贫办驻村干部深入武沟乡春岔村逐户走访群众,了解民意,帮助村上发展养殖大户3户,种植大户8户;该县教体局为新城乡高庄村12户贫困户征订了《甘肃农民报》,帮助贫困群众熟悉、掌握政策,并选派5名干部轮流驻村蹲点开展“扶智扶技”,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上肖乡新建了苹果产业合作社和家畜养殖合作社,太平河湾村建成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妇女之家,开边镇张山根组新修了一座漫水桥、硬化了村组道路,山岔石咀、殷家城北岔有了肉牛养殖等致富产业,一件件实事办理,一项项发展项目,着实见证了镇原县各级党员干部在驻村蹲点中为民、务实、清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驻村干部为群众化解各类矛盾852条,提供技术指导2.8万多次,帮扶致富项目241个,解决难题1万多件。(庆阳市镇原县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