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建设

庆阳市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侧记

来源:甘肃法制报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15-06-10
字号:A A    颜色:
发挥源头维稳功能保平安
 
——庆阳市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侧记
 
庆阳市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作决策、定政策、搞改革、上项目和组织重大活动的前置条件,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涉稳隐患的刚性程序,抓住重点部门的重点事项,规范落实稳评制度机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体系。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稳评报备工作十分积极。截至4月底,已完成评估128件,其中重大项目104件,重大活动23件,重大决策1件,准予实施128件,从源头上堵住了一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保障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平安庆阳建设的深入进行。
 
健全制度机制 彰显源头维稳功能
 
近年来,庆阳市和各县(区)、各部门不断健全完善稳评报备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培训交流制度、专家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督查通报制度“六项制度”,明确了必须进行稳评的“五类事项”及相应的评估主体和责任,把维护涉事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稳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将容易引发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各评估主体在重大事项评估中,始终绷紧“查找得到、消除得了涉稳隐患”这根弦,真正做到事前评估、事中检查、事后验收,全程动态跟踪、督促防范化解措施落实,使稳评工作的源头维稳功能进一步彰显。
 
2014年,庆阳市正宁县、庆城县等县受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支持,准备启动多个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这一工程涉及新居建设、群众搬迁、政策协调等多方面内容,而且搬迁群众较多,若有不慎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对此,市、县两级维稳部门提前介入,确定实施搬迁工程的乡镇政府为评估主体,按照相关方案成熟一个稳评一个的原则,指导帮助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实现“一年完成建设、两年实现搬迁、三年基本脱贫”的总体目标提供了可靠保证。
 
规范稳评程序 狠抓关键环节落实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应评尽评”和“两个全覆盖”的要求,在规范稳评工作程序上下功夫,狠抓制定评估方案、充分听取意见、全面分析论证、确定风险等级、编制评估报告等关键环节的落实,推动稳评工作深入开展。具体工作中,各评估主体把涉事群众意见作为主要参考因素,充分发挥专家库的智囊作用,全面分析论证,深入查找风险隐患,制定预防化解预案,确保评估实效;各决策审批部门对应评未评或经评估为高风险、中风险的,一律不上会、不研究、不决策、不审批。
 
今年3月5日庆城县在举办公祭医祖岐伯庙会活动前夕,县农耕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局组成稳评小组,严格按照稳评程序进行了稳定风险评估。稳评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论证等形式征求多方意见,认真查找风险点、风险源。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次传承保护岐黄中医文化,展示庆阳地方民俗、民间文化的很好机会,还能带动景区及周边群众经济发展,活动方案可行,但是活动参与人数众多,持续时间较长(10天),在交通事故、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治安安全等方面存在风险隐患。为此,稳评小组协调县公安局、消防队、食药监局制定了较为严密的风险防范化解预案。
 
活动开展期间,抽调10名民警、10名交警在现场维持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抽调数名消防官兵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并配备一辆消防车原地待命;抽调食品监管执法人员开展农家乐、食品零售摊点的食材安全和用餐卫生检查,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开展示范创建 推动稳评扩面增效
 
今年,庆阳市委政法委努力通过稳评工作四项机制规范化建设,即完善组织机制、健全制度机制、规范运行机制、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示范县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稳评工作扩面增效。
 
当前,全市紧紧围绕“交通扶贫攻坚大会战”、“百万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涉众型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聚焦交通、土地、活动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继续在“两个全覆盖”、“应评尽评”、“三有四规范”、“五步工作法”、“六项制度”建设上再深化,以规范评估结果运用、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涉稳隐患,保障重大事项顺利实施。
 
各级维稳部门采取经常检查和定期督查等方法,加大督导检查和责任查究力度,督促落实创建措施,力争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马志国 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