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安战线

利剑出鞘 14年逃亡终落网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17-09-29
字号:A A    颜色:
连日来,甘肃宁县的大街小巷和农村天地、茶余饭后人们都谈论着同一个话题,个个伸出大拇指称赞公安干警是棒棒的!一名逃亡14年的命案逃犯刘某,8月25日在内蒙古被宁县警方成功抓获,8月29日将其押解回宁县,接受法律的审判。

命案突发 畏罪潜逃
 
14年,一个漫长的字眼。
 
14年,一个襁褓婴儿成了懵懂少年。
 
14年前的那一天,一场命案彻底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
 
2003年,刘某刚满25岁,正是青春年少,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的年龄。4月6日下午,刘某与李某酒后来到宁县县城一美容美发馆理发,刘某听李某说,其与小亮(化名)有矛盾,刘某便打电话让小亮出来处理事情,小亮没有理睬。刘某和李某二人便乘坐出租车来到小亮姐姐家处理矛盾,因言语不合,发生了争执,二人便对小亮进行谩骂、殴打。期间刘某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小亮刺伤,小亮被送往宁县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犯罪嫌疑人刘某畏罪潜逃。4月7日凌晨,犯罪嫌疑人李某迫于法律威慑投案自首。
 
隐姓埋名 亡命天涯
 
刘某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了,很是害怕,惶惶如惊弓之鸟,没有和家人打声招呼,便踏上了逃亡之路。那一年,他的孩子刚出生还不到5个月。
 
为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捕,刘某行事极其小心,躲藏极为隐秘,烧掉了自己的身份证,隐姓埋名,制作假身份证改名换姓为赵渊,先后在广州、深圳、新疆、宁夏、陕北等地潜逃,在黑作坊、黑工地以打零工为生,断绝了与家人、同学、朋友的一切往来,从此过上了亡命天涯的生活。
 
不忘初心 永不言弃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4·06”命案发生后,宁县公安局历届党委高度重视,从未放弃对案件的侦破工作,用各种技术手段尝试,竭尽全力寻找线索。14年来,专案组先后分期、分批组织刑侦骨干力量远赴广东、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纵横20000多公里,跨越5省7市追捕。在这14年中,专案组的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传帮代的新民警始终高度关注着案件的进展。针对案情,一次次梳理线索,对涉及该案的蛛丝马迹一点都不放过,并多次到刘某家中,做其家属工作,规劝其投案自首,但均无功而返。同时,由于案发现场条件限制,破案线索有限,犯罪嫌疑人异常狡猾,且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辇转多地潜逃,案件还是没有一点眉目。
 
利剑出销 成功抓捕
 
尽管如此,专案组民警从未停下追踪的脚步,特别是2015年3月以来,新一届宁县公安局党委班子,始终坚持“命案必破”的信心,多次召开案情分析会,专题听取案件侦破工作进展汇报,随时调整侦查工作方案,理清工作思路。

2017年,自全县公安机关十九大安保“三个不发生”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宁县公安局上下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宁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局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广泛动员,全面搜集线索,重赏悬金,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拓展工作思路,扩大侦查范围,全力攻坚命案积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民警海量信息搜集排查,终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刘某的藏身之地。2017年8月25日晚,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民警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抓捕归案。面对宁县公安民警,已满脸皱纹,身形佝偻的刘某坦言:“早就知道有这一天,今天见到你们,我感觉解脱了”。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的力量终于让这起长达14年的命案画上了句号。(马震坤 马志国 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