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庆阳长安网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15-06-17
本网讯 针对夏季广大群众出行聚餐饮酒现象增多,酒后驾驶行为有所反弹的趋势,庆阳市环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结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全方位营造打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重罚高压态势,取得明显成效。自5月1日至今,共查处酒后驾驶7起,其中酒后驾驶5起,醉酒驾驶2起,极大地震慑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有效地压减了“涉酒”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破解反复仿效问题,建立常态定期整治机制
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具有很强的反复性、仿效性,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弹。为破解这一问题,交警大队坚持将整治酒驾行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按照“事前抓准备、事中抓组织、事后抓处罚、全程抓宣传”的思路,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整治酒后驾驶工作常态化。
一是建立研判预警机制。由秩序中队负责,各中队配合,每周抽调骨干力量,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和“涉酒”交通事故进行分析研判,明确管控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及发生规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增强整治酒后驾驶的针对性,确保准确打击。
二是建立每周集中整治机制。坚持日常管控与集中整治并重,每周组织各中队开展2次集中统一行动,凝聚整治合力,扩大整治实效。
三是完善整治酒驾考核机制。为了确保整治酒驾工作的实际效果,交警大队完善整治酒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整治措施,量化工作目标,并建立周通报、月考核和责任倒查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破解躲避逃跑难题,建立联动合围查缉机制
日常工作中,酒后驾驶人一旦发现交警设点整治,往往采取掉头逃跑、锁车躲避、加速冲卡、抗拒检测等方式逃避检查,导致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工作难度大。为破解这一难题,交警大队设置三个小组,实施联动合围,增强了整治酒驾工作实效。
一是设置定点查缉组。选择便于查缉路口,逐车检查登记,并摆放反光锥筒,紧缩通行宽度,防止冲卡逃跑,增强定点整治实效。
二是设置情报信息组。以酒店、KTV、烧烤摊为重点,采取便衣蹲守、跟踪等方式,一旦发现酒后驾驶嫌疑人,及时通报信息,实施合围查缉。
三是设置卡点包抄组。在定点整治路口附近,专门设置警力,一旦发现车辆有靠边停车、掉头折返、突然转弯的,迅速出警堵截,有力压减了酒后驾驶人躲避逃跑的空间。
破解人情网脉干扰,建立集中快办处理机制
因酒后驾驶法律后果严重,在处理过程中“托关系、找路子、打电话”的说情现象比较突出,成为整治酒驾工作的最大干扰,也助长了部分违法人的侥幸心理。为破解这一困扰,交警大队按照“行动前保密、行动中关机、行动后快办”的思路,建立了集中快办处理机制,对酒后驾驶嫌疑人从严、从快依法处理,彰显了打击实效。
一是严格整治酒驾保密制度。对整治酒驾工作,交警大队即时抽调警力,即时安排勤务,并严格落实“行动中关机制度”,有效防止了整治酒驾工作失密。
二是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快办制度。交警大队始终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不动摇,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工作制度,即凡是查获的“酒驾”一律开具强制凭证,及时录入违法处理系统,禁止更改变通;凡是查获的“酒驾”一律连夜迅速依法处理,压减说情时差,提高打击效力;凡是查获的“酒驾”一律建档备案,实施快速抄报制度,发挥单位自管作用,从而确保了整治“酒驾”工作能够深入持续开展,不断拓展整治效果和震慑作用。
破解单兵作战模式,建立合作警务联动机制
一直以来,整治“酒驾”工作备受社会关注,但整治力量只有公安交警部门单打独斗,效果不好,制约了整治“酒驾”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破解这一模式,交警大队坚持向合作警务理念,内部整合警力,外部联合打击,增强整治“酒驾”实效。
一是畅通跨队作战机制。集中统一行动期间,打破中队界限,实施跨中队作战,坚持周末假日必查、深夜午夜必查、高发时段必查、聚餐场所必查、举止反常必查,实施全方位、多时空查控,杜绝整治死角。
二是强化多警联动机制。加强与派出所等警种联合,不定期开展“毛毛雨”式联勤联动查缉,对阻碍民警执行职务的行为实施依法快速打击,提升整治“酒驾”震慑力。
三是建立血液检测“绿色通道”机制。积极与县医院、沟通协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血液酒精含量检测的工作效率。
四是建立“酒驾”共管联处机制。坚持信息共享,及时查处“酒驾”违法行为。(庆阳市环县公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