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庆阳市西峰区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群众接待大厅内,矛盾纠纷受理、信访接待、检察服务、警务服务、诉讼服务、法律服务等窗口井然有序。群众来到这里,可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难”。这正是西峰区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的一个生动缩影。
西峰区综治中心整合多部门资源,实现“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西峰区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七中心合一”为契机,持续完善“三调对接”机制,创新构建“前端预防、中端化解、后端根治”的“三端共治”全链条治理体系,实行“一站式受理、集成化调处、闭环式管理”的多元化解模式,切实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峰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查病因治未病,把矛盾化解在萌芽
“多亏小高及时调解,不然我和邻居这地界的事,说不定就得闹大!”提起网格员小高,什社乡任岭村村民任大爷仍心存感激。今年3月,他与邻居因地界问题争执不下,眼看就要动手。正在巡查的网格员小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取土地证明、实地丈量、耐心劝导,最终促成双方各退半步,握手言和。
这正是西峰区织密“前端防控网”的生动缩影。目前,全区科学划分393个网格,配备594名专兼职网格员,化身“移动探头”,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聚焦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实行“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针对一般纠纷(蓝色预警),由网格员在现场进行调解;复杂问题(黄色预警),乡镇街道、行业基层站所联动化解;重大风险(红色预警),提级响应由区综治中心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处置。
网格员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
今年以来,网格员通过“陇情e通”APP收集矛盾纠纷、社情民意1598条,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组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筑牢了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析病理治已病,确保矛盾纠纷不积淀
“没想到跑一趟综治中心,拖了一年的伤残就业补助金和工资就讨回来了!”务工人员胡某拿着调解协议书激动地说。去年6月,胡某被某油气技术服务公司聘请为厨师,做饭期间左手不慎被压面机碾压,造成左手中环指末节指骨骨折,经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为玖级,多次讨薪无果,随后信访维权。今年8月,她来到区综治中心求助,中心立即启动“访调对接”机制,由金牌调解员梳理证据、派驻民警联系当事人、劳动仲裁人员解读政策,三方协同发力,仅用3天便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该公司同意支付伤残就业补助金和工资。
如此高效化解,得益于中心打造的“1+9”联动调解体系,在西峰区社会治理人民调解委员会统筹下,设立土地征收拆迁、婚恋家庭纠纷、劳动关系、医疗纠纷等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实现“专业人调专业事”。同时,深化“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三项机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动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人社等部门常驻,教育、交通、民政、住建等部门轮驻,其他相关部门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随驻,形成“一站式受理、分类化分流、集成化调处、闭环式管理”的工作闭环。
调解团队、劳动仲裁协同化解劳资纠纷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中心均实现“当日受理、快速介入、限期化解”,今年以来,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201件,结案率超85%,其中劳动仲裁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5%,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除病根治顽病,确保矛盾纠纷不反复
“现在小区物业缴费率从60%升到95%,多亏综治中心那次‘对症下药’!”安定路街道某小区业委会主任刘女士感慨。此前,该小区因服务差、收费乱,频繁更换物业公司,矛盾不断。综治中心介入后,不仅成功调解此案,更深挖根源,建立了红色物业和“五老调委会”,推动物业公示收支、优化服务,并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强化监督,实现长效治理。
西峰区综治中心秉持“调解不止于签字”的原则,建立了“双回访”机制,调解成功后,坚持电话回访与实地回访相结合,确保矛盾不反弹。今年以来,已对137件重点疑难案件进行了回访,并开展了36次心理疏导,切实解开了群众的“心结”。
调解员开展案件回访,巩固化解成效
通过“三端共治”全链条运行,西峰区综治中心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受理矛盾纠纷8602件,成功化解7128件,调解成功率达82.86%。
西峰区综治中心外景
下一步,西峰区综治中心将持续深化“全链条”治理模式,完善数字赋能手段,努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峰、法治西峰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