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9月1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甘肃正宁:“法治引擎”驱动煤电产业“加速跑”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09-09
字号:A A    颜色:

2025年9月8日,《人民法院报》刊发《甘肃正宁:“法治引擎”驱动煤电产业“加速跑”》。

1.jpg

□ 高佩茹 文/图

甘肃正宁,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孕育出蓬勃发展的煤电产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正宁县人民法院周家人民法庭始终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维护安定、司法护企、服务发展为目标,凭借打造特色“煤炭法庭”的精准定位与“调立审执访”一体化工作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在优化营商环境、参与基层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着前沿引领作用。

2.jpg

正宁法院基层人民法庭联合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党建领航:凝聚基层治理“红色力量”

甘肃省正宁县人民法院周家人民法庭在审判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司法工作的“定海神针”。法庭始终把党建工作挺在前面,深度融合党建与审判业务,以高质量党建为引擎,推动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响应“支部建在庭上”的号召,推动人民法庭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助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经县直属机关工委批准,正宁法院成立了基层人民法庭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秉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制度,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深入剖析辖区内矛盾纠纷动态、社会稳定风险以及营商环境的难点痛点,精心协调、组织落实重大复杂矛盾的化解方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互促,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合力。

此外,联合党支部积极开展“法企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警以身作则,带头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讲座、走访座谈,并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这种“支部建在庭上”的模式,有力促进了党建与审判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特色法庭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3.jpg

周家法庭干警了解辖区煤矿司法需求

精准定位:打造特色“煤炭法庭”名片

正宁县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煤电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助力泵,驱动着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周家法庭敏锐把握这一地域经济特色,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精心打造“煤炭法庭”特色品牌,实现工作重心与专业方向的战略转移,为法庭工作找准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精准坐标。

法庭干警常态化深入辖区煤矿、电厂、配套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与企业管理人员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劳动用工、合同履行、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的涉法涉诉问题与潜在风险。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周家法庭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一是精选典型案例开展“靶向式”普法宣传,提高企业法律意识,降低企业经营与用工风险;二是设立法企共建基地、巡回审判点和驻企法官联络点,构建多元解纷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三是聚焦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为辖区30余家企业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司法服务,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劳动争议、合同纠纷、损害赔偿等多发性、类型化纠纷,周家法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认真总结审判经验,精心梳理法律要点,编制并向企业发放《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指南》。同时法庭对涉企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五优先”原则,以司法的“温度”与“速度”,让“煤炭法庭”成为企业信赖的司法港湾。

“打造‘煤炭法庭’,就是要深入煤炭产业一线,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务”周家法庭庭长王兴民说。正宁法院依托周家法庭在煤矿设立“法企共建基地”,在法庭内设立“法企联络室”,并制定实施长远的司法服务规划。

设置驻企法官联络点,调解化解涉煤、涉电企业案件50起。化解涉企合同、民事纠纷80余件,积极与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联动,化解涉企重大矛盾纠纷5件。开展普法讲座30余场次,走访座谈20余次。华能正宁电厂建设初期,周家法庭便与电厂建立司法服务合作机制,在电厂设立“巡回审判点”。今年以来,共开展“送法进企业”15场次,化解电厂建设中产生的矛盾纠纷100余件,为电厂职工提供法律服务70余人次。随着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周家法庭积极服务辖区30余家企业,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从未出现矛盾激化或上交的情况。

4.jpg

周家法庭干警指导当事人填写要素式诉状

机制创新:构建“调立审执访”解纷闭环

在传统法庭工作模式下,调解、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环节相对独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效率与效果。今年,周家法庭全面启动“调立审执访”五位一体化工作机制,努力打造“能调、可立、快审、速执、化访”的全能型审判执行阵地。

法庭坚持“调”字为先,多元解纷促和谐。法庭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法庭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作用,构建“代表委员调解”“乡贤调解”“陪审员调解”“行业调解”“驻庭专职调解”的“五调”工作机制。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方式,力求将矛盾纠纷以非对抗的方式化解在诉前。特别是在涉企矛盾化解中,“五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优势,既维护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又保障了纠纷双方的合法权益。

坚持“立审”协同,高效便民提效能。今年,法庭全面推行人民法庭直接立案、当场立案、指导线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务,积极推广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的应用,为涉企、涉农、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在审判工作中,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依法适用简易程序或小额诉讼程序,实现快审快结,让公平正义加速抵达人民群众身边。此外办案法官还充分借助案例库、法答网等平台资源,为重大疑难案件的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坚持“执访”跟进,案结事了暖民心。法庭推行“人民法庭﹢派驻执行员”模式。承办法官对具有执行内容的裁判文书密切关注履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的情形,迅速启动执行程序,运用多种执行手段查找被执行人及财产线索,果断采取强制措施,切实将当事人的“纸上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在信访工作中,承办法官深入梳理风险点,注重信访与案件的协同联动,引导群众合理、合法、有序表达诉求,将释法明理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同时,法庭建立案件回访机制,对调解结案及判决生效的案件,特别是涉及民生与弱势群体的案件,定期进行回访,了解履行情况及是否存在新的矛盾隐患,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让司法的阳光温暖人心。五位一体机制形成了系统、高效、闭环的解纷体系,显著提升了司法效能,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法庭的生动实践,为基层司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

正宁法院院长刘国瑞表示:“周家法庭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司法护企实践中彰显责任担当,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成效突出,值得推广。”周家法庭立足革命老区,助力陇东能源基地建设,以坚强有力的党建引领、高效便民的“调立审执访”一体化机制、鲜明的“煤炭特色”服务定位,在新时代基层司法的画卷上书写着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