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现场会召开,庆阳市庆城县委政法委作了书面发言,现摘登如下。
庆阳市庆城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政法委工作要求,深化“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全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综治中心、网格管理、诉调警调访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推动矛盾纠纷在综治中心平台组织化解,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和主动创稳底板。
建好标准规范“一中心”
县委、县政府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纳入年度重点任务,作为平安建设和主动创稳的重要平台,列为今年“法治为民办实事”的第一要务来推进落实。高位统筹让中心“提档升级”。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对司法局、信访局、农机中心等单位进行搬迁整合,综治中心办公阵地面积达到3200平方米,并引入妇女儿童维权、行政复议等中心,实现“多中心融合、一中心多用”。整合力量让中心“经纬协同”。统筹法检公司、信访、群团等力量,协调5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常态入驻,人社、交通等13个部门力量排班轮驻,先后聘任资深律师12人、法学专家16人、培养调解能手45人,汇聚“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法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挂牌进驻。乡镇、部门之间默契配合,各入驻成员单位按照职责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建立群众诉求“接、派、办、评”全流程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通过从“驻进来”到“联起来”,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整体合力,确保每一项诉求和每一件矛盾纠纷都有人办、依法办。合理选址让群众“顺路可进”。新中心选址紧邻县委、县政府统办大楼,与县法院、律师事务所等直线距离均不超过500米;外面统一挂牌标识,内设导询服务区1000余平方米,设立统一接待群众的“导询台”;改造多元化解区1400平方米,配套设立具备调解、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35个功能单元;新建指挥调度区800平方米,具备系统运行监测、风险预警研判、事件分类处置等功能,真正做到交通相对便利,群众办事方便,辐射带动能力强。科学设计让群众“宾至如归”。将80%的办公房间转化为调解室、心理疏导等实战功能区,拆除传统办事柜台,设置群众等待休息区、儿童托管室、读书角,自助茶水间、充电柜,配套智能代办事项电子操作系统等,工作日平均人流量超300人次,群众平均等候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3分钟,90%的事务都能在中心一二层解决,减少来回奔波跑路,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5%以上。
织好矛盾化解“一张网”
充分发挥信访接待、多元调解、诉讼仲裁、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解纷功能,强化优势互补、协调联动,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防止上行外溢。初心织网防未然。建立“网格吹哨-部门响应-中心预警”机制,通过分析信访案件、12345热线数据、网格员情报信息等,提前预警项目开工、征地拆迁等矛盾集中区域,组织法律顾问、调解员驻点工作。借助综治中心法治资源集聚的优势,在中心设立法律服务区,将矛盾纠纷化解与普法宣传紧密结合,大力推行“调解前普法10分钟”,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匠心解结破难题。严格落实“三调”对接,创新“岐黄调解法”(法治教育,快速介入,持续跟进,多元化解,心理疏导,司法确认)和“马锡五两头(炕头地头)调解十步法”,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到“一案一码”,全程可查询、可追溯,努力让每个带着问题走进来的人都能带着满意回家。同时,积极推广“云调解”模式,通过视频连线实现远程调解,让群众“一次不用跑”也能解决问题。今年上半年,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22件,同比增长25.3%。恒心固本育长效。根据县域矛盾纠纷类型特点,进一步强化劳动争议、道路交通、物业管理等专业解纷力量建设,培养“懂法律、通政策、会调解”的综治骨干30名,制定《调解员行为规范十二条》,完善10类常见矛盾处置指南,确保同类问题依法规范标准解决。充分借鉴“马锡五审判方式”中“法官下乡、就地办案”的做法,组建以法官、律师、新乡贤等为主要力量的“流动调解队”,由中心整体统筹,乡级专门调、村级联合调,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化解纠纷,推动综治中心从“坐等群众上门”向“主动下沉服务”转变。
下好平安建设“一盘棋”
始终聚焦“平安联创”“治安联动”“问题联治”,牢牢将各类社会治理力量整合在一起,做到既快速响应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有效衔接。聚焦网格功能发挥。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县综治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定期组织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与经验交流,根据工作表现及时调整人员配置,实施动态管理。推行“网格实时信息上报、中心动态派单处置”工作模式,推动网格员深度参与群防群治等工作。聚焦安全态势感知。整合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实施动态监测,累计汇聚重点部位800余个,风险隐患信息118条,以智慧化赋能社会治安防控精准化。聚焦极端案事件预防。今年以来实时汇聚12345、110等平台预警信息39条,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提示函,督促乡镇、村组和部门开展现场核实、隐患排除、情况反馈,做到中心围着民意转、干部围着群众转,全县连续28个月保持命案“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