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魏彦坤: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普法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17-09-27
字号:A A    颜色:
2015年,庆阳市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康全福等25名农民工,为当地一工程队承包的两家林场工程打工,工程结束后工程承包人死亡。这些农民的6.8万元血汗钱讨要无门。康全福在村上的一份《庆阳普法》上看到了法律援助相关法律知识,他和几名群众带着报纸来到华池县司法局寻求援助。法援律师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帮助整理调查取证、办理相关手续后将承包人的妻子和负有连带责任的两家林场告上了法庭。经过努力,为他们讨回了公道。
 
这份为群众讨回公道的报刊《庆阳普法》的创办者是庆阳市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魏彦坤,她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三八红旗手”。
 
说到魏彦坤,熟悉的人都知道,她在普法宣传教育中,往往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为老百姓普法,常常会引起群众的共鸣。她主编的纯普法类报纸推出的“巧儿说法”普法微信平台、建成的以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的普法网站等一系列被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普法形式,在全省颇有名气。目前,庆阳市已经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六位一体”的普法宣传新格局,实现了普法教育全覆盖。

普法要讲究方式,最合适的普法方式要和当地的人文环境结合起来,以此来培育广大群众的法律信仰。魏彦坤善于观察,利用“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推进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先锋“刘巧儿”原型的故乡这一典型人文优势开展普法教育,利用微信平台创办“巧儿说法”栏目,取意庆阳当地“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巧儿案”,用百姓身边案例说法,解除百姓生活中的法律烦恼。经过向局党组建议和沟通,她借助由庆阳市司法局创办的当地知名的门户网站印象庆阳网和庆阳司法网、中国司法行政社区网申请了微信平台,并指导各县区司法局门户网站和相关网站申请了11个微信平台,搭载“巧儿说法”栏目。2014年5月26日,14个微信平台、5个官方微博和庆阳电视台、庆阳人民广播电台、《陇东报》《庆阳普法》、庆阳市手机报同步上线和播发。每天一期,选取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以问答方式,从法律角度进行通俗讲解。每期栏目均有在线公益律师全天候面向公众提供专业在线的法律咨询。
 
魏彦坤聘请了“刘巧儿”的原型90多岁的封芝琴老人做“巧儿说法”形象代言人,与庆阳电视台联合摄制了“法在心中,律在行上”公益广告宣传片在电视台黄金档和市内各大KTV娱乐中心长期播出。组建了“巧儿说法”普法宣传队,以普法小品、普法快板、南梁说书等多种形式节目,在乡村、文化广场和平凉监狱进行巡回演出。制作了“巧儿说法”宣传品在酒店、商铺等公众场所摆放悬挂,在广大群众中发放,不断推介宣传“巧儿说法”栏目,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接受普法教育,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解决部门和群众在普法、学法过程中缺少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法律读物的问题,魏彦坤翻阅浏览了大量的法制类报刊和网站,总结借鉴各地普法经验,取得局党组人力和经费的支持后,于2012年5月创办了非连续性内部报纸类全彩印宣传资料《庆阳普法》。本着“一期一法”的宗旨,报纸设置了“法律顾问”“法律博士”“法条解读”“以案说法”等20多个栏目。选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漫画进行解读,不但服务了群众,也为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翔实的法律宣传资料。
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达最能解决百姓实际问题的法律,使得每个人都有法律意识是魏彦坤的奋斗目标,她常说:“世界上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找到了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我的工作给了我使命和责任,我能在这个政治昌明,法治勃兴的时代成为法治建设的铺路石,我感到无上的光荣。”(赵正芳 宋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