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践行二十大精神 全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来源:西峰政法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2-12-19
字号:A A    颜色:

践行二十大精神 全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政法委员 陈锐


对于广大从事基层工作的镇村干部而言,面对群众,倾听呼声,化解矛盾纠纷是工作的常态。如何高效快捷地化解各类纠纷,进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我们应当经常思考的问题。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了答案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尤其是城郊农村因项目落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俗话说,“树大招风,钱多惹事”,以征拆款家族二次分配为导火索,原有相互隐忍诸如地界划分、婚姻存续、身份界定、赡养关系、流转协议等引发的矛盾陡然浮出水面,当事人瞬间反目。公说公理,婆说婆理,轻则发生口角,鸡犬不宁;重则引发刑案,对簿公堂。


作为从事基层调解工作的一员,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通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从来都是调解工作的目标。但与承平时期矛盾迥然不同的是,基于人性,当矛盾中掺杂了相对巨额的金钱因素,平常可能碍于一名德高望众的长者,一名村干部或者乡镇干部的情面,结果只需要相互一句解释,一个态度或者与标的价值相符的赔偿即可解决的纠纷;此时再次化解起来便会异常困难。诚然,可以简单地将矛盾推向法庭,表面问题固然能够得到解决,但“一场官司十年仇”的隐忧就此埋下。


如何恰当地导入法制因素,充分发挥包含基层各方调解力量在内的作用,做到一朝调解化干戈,一场和解结无忧。这既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完善社会治理,构建法治社会的总要求,也应当是我们化解此类矛盾的总体思路。下面,笔者将从日常工作出发,试着就践行二十大精神,探究此类问题的解决之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法制震慑力量,组合式调解矛盾纠纷。


长期以来,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惟个人诉求出发,在纠纷调解过程中,蛮不讲理,信誓旦旦,信口雌黄,无所顾忌,基层干部碍于行政执法权的缺失,对此办法不多。从实际情况来看,调解中一旦导入法制震慑力量,则局面大不一样。基于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相互配合办复杂的事的原则,乡镇一级宜与驻地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积极开展合作,建立驻地法制联络点,打造由“驻地法官、派出所、司法所、矛调中心”广泛参与的调解机构,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矛盾而异,有效搭配,互补组合,积极开展包括法庭诉前调解、公安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各领域调解,全面推动复杂矛盾纠纷化解,应当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从笔者所在乡镇的实践效果来看,在导入法制震慑力量之后,通过各方广泛地开展法制教育,耐心地开展诉前调解,细致地分析官司解局,大多数复杂的矛盾纠纷都可以在公平、合理、平心、静气的情况下得到解决或缓和,我镇按照上述思路成立的“四方调解室”,在短短的4个月内组合式解决涉及项目征拆类矛盾纠纷9起,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指定矛调中心牵头,组团式化解矛盾纠纷。


乡镇一级成立的矛盾调处服务中心,在调处一些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存在职能交叉管理,有可能出现“踢皮球”现象的矛盾纠纷时,应当充分发挥“中心吹哨,部门报道”的牵头作用,可及时按需招集相关部门,推行以联村领导包案,组团各业务部门“拼盘”处理矛盾纠纷的联席会议机制,各理各的事、各办各的业务,一站式解决调处,从而提升组团式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近期,我镇在处理某村群众反映的涉油气开发噪音扰民问题时,矛调中心推行了由该村联村领导包案,镇上涉油主管部门、环保治理部门、派出所、综治中心多方拼盘组团式化解模式,现场办公、当场处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得到高效化解。


三、引入社会力量居间,说和式融解矛盾纠纷。


毋须讳言,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群众往往会有司法力量太强,政府官气太重之感。基于消弭误解,便于化解矛盾纠纷效果考虑,针对矛盾纠纷实际,引入社会力量“软”措施居间说和十分必要,可尝试引入乡村贤人,宗族高人,社会服务力量等居间介入,年龄相仿者,经历相近者,德高望众者,与情与理,丝丝入扣,入脑入心,有软有硬,软硬结合,在说和中矛盾纠纷或可冰雪消融。笔者所在的乡镇便与庆阳心怡社会服务中心联系,建立驻镇工作室,派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相机跟进开展法律咨询、心理服务、公益服务等服务,由“硬”手段到“软”措施,丰富多层次化解手段,积极开展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提升了全链条矛盾化解保障功能。


四、赋予民间说法功能,辨析式分析矛盾纠纷。


基于充分消除部分群众对于业务部门既是信访矛盾的“主导者”,又是上级转办的“裁判员”的疑虑,从而更好地处理好辖区内涉及政府投诉类的信访案件的初衷,引入民间法律工作者,赋予其解释说法功能,对于化解涉及公权力的矛盾纠纷大有裨益。基于上述考虑,在实践中我镇就聘请了11名公益律师团队,赋予其居间解释说法功能,邀请其广泛地参与到涉及庄基审批、违规建房、政府工作人员态度等政府投诉类案件中,以民间法制中间人的身份,不偏不倚辨析说法,陈述群众的违规诉求,指出工作人员有待改进之处,换个角度,换个身份,顺群众一口气,矛盾纠纷也能得到充分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