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纪实

来源:陇东报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15-12-17
字号:A A    颜色:
 
阳光·效率·公正
 
——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纪实
 
核心提示:庆阳市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发源地。虽然70多年过去了,但马锡五提出的“深入实地、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调判结合、便利人民诉讼”的工作方法已然融入一代代庆阳司法工作者的血脉中,体现到他们的工作实践中。
 
12月11日,入冬的陇东大地开始飘起雪花,天冷路滑。一大早,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于恒学赶往环县,现场调查一起家庭财产分割纠纷案。“婚姻家庭纠纷,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到现场去调查,才能公正判案。我们多跑路,才能让群众少跑腿、少花钱。”于恒学说。
 
近年来,为了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继承优良传统中锐意创新,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各项司法制度改革,以管理促进公开,以公开倒逼公正,以公正赢得公信,以公信树立权威,让审判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2014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法院审判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
 
传承中创新: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情怀
 
2015年3月13日,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任尔昕来到庆城县玄马镇玄马村。这天,他要亲自审理一件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的法定继承财产分割纠纷案,审理的现场就设在玄马村委会。现场来了许多村民,他们主要是想看看这位当代的“马锡五”是如何断案的。任尔昕站在双方当事人利益和情感的立场上,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财产分割协议,并当场予以履行。看到原来剑拔弩张的当事人双方终于互相让步,达成一致意见,村民们赞许得频频点头。
 
“许多院长曾经都是业务能手,但是多年来忙于行政事务,离审判一线远了。我们现在推行院长、副院长审案制,就是要让更多的‘一把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执法办案这个主业上来。”任尔昕说。实行院长、副院长办案制度,让院领导逐步回归法官角色,市中院规定院领导年审理案件不少于25件,其中主办案件不少于5件。2015年,全市法院院领导主办案件已超过600件。
 
市中院还改变过去采用书面审理的方式,推行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面对面说法,大大减少了案件发回重审,降低了司法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同时,市中院对于一审、二审、再审、执行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公开听证,听证率达到45%,扩大了司法民主,让人民群众能广泛参与、监督司法活动。不仅如此,为了方便群众,法官们常常根据实际情况,把法院设在当事人就近的人民法庭,或者村部、农家院落,用“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据统计,全市法院的6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都是法官深入基层调解处理的。
 
院长亲自审理案件拉近了法院和群众的距离,巡回就地审判方便了群众,同时在现场听取群众的意见对于公正评判案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70多年前,马锡五在审理案件时听取群众意见认定案件,这种发扬民主的做法就发展为今天的“人民陪审员制”。为了充分体现司法的人民性和民主性,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近两年来,庆阳市已提前完成这一计划,全市新增人民陪审员267名,使人民陪审员总数达到了461名,先后培训780人次,人民陪审员参加审理案件4350件。
 
市委党校教师沈彦雄就是西峰区人民法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近两年来,他参审各类案件200多起。沈彦雄说:“人民陪审员从基层干部群众中来,既是第三方,又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审判工作可以起到很大的弥补作用。”
 
为了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明确审判组织权限,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责任制,确保法官依法独立公正履行审判职责,庆阳市中院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36个人民法庭全部落实司法责任制,全市法院成立了31个专业合议庭及9个固定审判组织,审理的案件由审判长直接签发法律文书,不再报请院、庭领导审批,此举使70%以上的案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提高了审判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其中市中院成立了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租赁合同纠纷,特别程序,人身权、健康权纠纷,涉毒案件,行政确认、登记、处罚案件8个专业合议庭和一个固定审判组织审理案件。同时,建立法官专业会议制度,全市各级法院分别建立了由民事、刑事、行政、执行等审判领域法官组成的专业法官会议,为合议庭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提供咨询意见。
 
庆阳市中院还规范了与辖区适当分离案件管辖的制度,采取个案指定和集中统一管辖方式,将全市法院行政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西峰区法院管辖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买卖合同案件,全部指定到林区基层法院审理。林区基层法院今年审理案件1000余件,超过成立30年来审理案件的总和,盘活了审判资源,克服了司法行政化、区域化的弊病。
 
信息化建设:实现看得见的公正树立被认同的权威
 
12月11日下午,庆阳市中院第二法庭正在审理一起占有物返还纠纷案,而庭外的人无论在哪里,只要打开庆阳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就能看到这起案件的审理直播视频,这既方便不能到庭的案件当事人的家属、亲友了解审理过程,也方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旁听”案件审理。像这样能够实现互联网庭审直播功能的法庭,全市已有19个,各县(区)人民法院机关以及8个基层法庭都已具备这个功能。全市两级法院开通互联网庭审直播点播系统,这在西北地区走在前列。
 
2011年以来,庆阳市中院开始实施“科技强院”战略,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创新和加强网络化审判管理,先后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数据中心一个,安装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案件流程管理系统、法院绩效评估系统、数字审委会系统、科技法庭系统、庭审直播点播系统、电子卷宗系统等30余套软件管理系统,开通了市中院门户网站、诉讼服务网、司法公开网,完成了从传统粗放型审判管理模式向精细化、信息化、全面化管理方式的转变,打造出一个数字化的阳光审判机关。
 
正是由于法院业务管理实现了数字化管理,随机分案制、超审限冻结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得以顺利实现。庆阳市中院审管办助理审判员陈金学说:“现在,人人头上都像悬着一把利剑。以前一些案子常有超审限现象,现在流程管理系统会自动科学安排庭审、节点提醒、临近节点预警、超审限冻结,每个人的案子进展和质量一目了然。一个案子一旦被冻结,只有领导签字才能重新启动,任何不负责的做法都会影响个人的绩效。”
 
有了科学高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随机分案、办理过程全程留痕、庭审实况全程录像、互联网庭审直播、向当事人告知案件查询码、开通市中院官方微博、开办市中院三大网站等,实现了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从过程到结果一切“晒”在阳光下,将廉政风险防控的触角延伸到办案、办公的每一个节点,以公开倒逼公正,以公正赢得公信。据统计,2015年庆阳市法院互联网庭审直播案件768件,互联网公开裁判文书45000余份。近3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出版发行庆阳中院《年度裁判文书集》。
 
实现看得见的公正,才能树立被认可的权威。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的全面应用,已成为庆阳市中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审判质效大幅提升,负向指标显著下降。近3年来,市中院综合指标排名全省17个中级人民法院的前5名。省人大、省高院、平凉市政法工作考察组,酒泉、白银、天水等兄弟法院先后调研考察市中院的审判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省人大常委会、省高院还将市中院列为“全省审判管理典型示范法院”。
 
涉诉信访改革:定好法律的砣给予法外的情
 
俗话说:法律无情。但一位法界名人说: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为了在维护司法权威的同时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013年初,中央把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列为一项重要工作,甘肃省被确定为改革工作试点省份之一。庆阳市中院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同年4月筹建诉讼服务中心,9月投入使用。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探索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推进涉诉信访改革,实行诉访分离,实施司法救助,开展人性关怀,让信访群众感到天理人情。
 
2014年初,庆阳市中院专门成立了涉诉信访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涉诉信访工作督导组,下发了《重大敏感案(事)件排查通知》,对已办结和未办结案件中的重大敏感案(事)件进行了全面摸查,畅通投诉、信访渠道,向案件当事人发放廉政监督卡、廉政信封3500余份,并通过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设置人民法院网络举报平台、院长信箱,坚持院长及院中层干部轮流接访、重点信访院领导挂牌督办等制度,形成了事前提示预警、事中督促监督、事后评查整改的全流程、全方位监管模式。对于不服法院已生效判决申诉的,以及其他疑难信访案件,院长坚持在诉讼服务大厅进行现场接待,面对面答疑解惑,对存在问题的案件现场批转相关业务庭室限期进行审查处理。两年来,每月10号为雷打不动的“院长接待日”,截至目前院长任尔昕已接待上访申诉群众262件405人次,一把手的接访工作使大批涉诉信访案件得到化解。
 
庆城县农民苏某的儿子于2003年被伤害致死,被告判处死缓。苏某认为处刑轻以及赔偿款得不到执行,多年来进京赴省上访。庆阳市中院开展涉诉信访工作后,院长任尔昕接待了苏某,认真听取了苏某的诉求,并派人深入调查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了解到被告家中只剩父母且年事已高,确实无赔偿能力,而苏某遭受儿子被害打击,加之多年到处上访,家境已十分困难,因此想方设法,通过司法救助的途径,为苏某进行了补偿,让苏某得到情感上的安慰,最终彻底服判息诉。
 
为了深入践行“推进司法公正,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司法理念,实现“为民、便民、利民”的目标,庆阳市中院还建成了与最高院、省高院联通的远程视频接访室、开通了“12368”司法服务热线,建成了一个设备完善、功能齐全、高科技化、高信息化的诉讼便民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安排最高院及省高院视频接访29案,这些久拖不决的案件现在全部办结,当事人息诉罢访,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疏导了群众情绪、维护了社会稳定。据统计,2015年来信来访286件,同比2014年的491件,下降41.75%。(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