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庆阳市宁县普法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庆阳长安网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15-12-09
字号:A A    颜色:
 
本网讯(通讯员 尚秀丽)“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庆阳市宁县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以法治宁县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为重点,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推进“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六五”普法工作,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县“十二五”规划,下发了“六五”普法规划,对全县“六五”普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各级各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研究制定了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六五”普法考评标准,为全县“六五”普法验收提供依据,形成了职责明确、规范管理、注重实效等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考评制度,促进“六五”普法工作规范化发展。
 
三是强化普法队伍建设。成立了“六五”普法讲师团,定期开展法律巡回宣传。建立了一村一社一法律服务工作者制度,充实了法律服务人员,加强了普法力量。
 
四是落实经费保障。县政府把“六五”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人均0.5元的标准核拔,为普法工作提供经费保证。
 
丰富载体,探索新的普法方式
 
一是加强网络媒体宣传,扩大法律教育影响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手机普法短信平台、QQ群、微信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发送普法短信6万多条,制作“交通安全伴我行”、“牵手平安行”等电视专题节目35期,播放法制宣传公益广告358条次。“六五”普法以来,全国各类媒体报道宁县法制宣传教育406篇,其中国家级18篇、省级169篇、市级212篇。实现了“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网络有站”,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全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做法、经验和成果,增强了普法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是开展法律宣传系列活动,丰富普法教育内容。以“法律七进”、“五进农村”、“千所百场”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法律进校园”、“法律进宗教场所”、“法律援助进万家”、“12·4”系列法制宣传、国家宪法日等活动,开展法制宣传咨询活动135场次,接待群众法律咨询5.5万人次,法律援助弱势群众1260人次。印制“巧儿说法”法制宣传扑克牌1万幅,《留守儿童普法宝典》5万册,《驻村帮扶、精准扶贫》法律法规便民服务手册8万份。建成“普法长廊”167个,增强普法实效。
 
三是深化以戏释法,打造特色平台。坚持把普法渗透到“广场文化周”、“乡村舞台展演大赛”、“和谐新农村、今日新农民”文艺汇演等活动当中,推动了法治文化的建设。
 
突出重点,加强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
 
一是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该县把领导干部学法作为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培训制度、自学法律制度、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等制度、领导干部任前普法考试制度,使全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能力。
 
二是抓好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为了不断充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县政府每年按计划安排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全县干部普法考试等形式促进行政执法人员学法,要求行政执法人员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把法律法规学习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每年组织全县干部职工1万余人参加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参考率、合格率都达到了95%以上,不断提高全县干部职工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
 
三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工商、税务等部门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通过上门发放资料、开办培训班、举办法制讲座等形式,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广泛学习途径,依法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四是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普法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开办法制课,定期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各中小学校开展法制讲座,使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法制道德观念。2013年5月16日,在宁县城关初中举行了“平安和谐校园”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拉开了“平安和谐校园”宣传活动序幕。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县直有关部门深入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机构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宣传创建活动。
 
五是开展宗教场所普法活动。为了使广大信教群众能在法律范围内从事宗教活动,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该县司法局、公安局、外宣办、公证处等部门在九岘乡左家川清真寺开展了“法律进宗教场所”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宣传了《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宗教事务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安全法》、《人民调解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法规,对民族宗教政策进行了宣传和答疑解惑,使信教群众依法维权,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有所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
 
六是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围绕“五进农村”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相关法律进农村宣传教育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法律咨询服务,面对面、零距离参与解决涉及民生问题的矛盾纠纷,最大程度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法律帮助。该县国税局、工商局、运管局、国土局、公安局、司法局、林业局、妇联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6·25”国土日、“6·26”国际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点,深入乡村,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辨假识假常识、毒品危害、常用法律法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妇女权益保护、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使法律进入农村,留在民心。
 
推进基层普法,夯实法治基础
 
一是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协助镇街、村组调解本区域内的简单民事纠纷,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服务活动。
 
二是壮大农村普法骨干力量,组织新当选村两委干部进行法律等知识培训1000多人次。
 
三是完善村级普法设施,赠送《以案释法案例汇编》、《调解方法与技巧》、《务工人员法援指南》等农村“六五”普法读物10余万册。依托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提供以案释法案例,丰富了乡村学法资料。
 
四是全面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涌现出了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9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长庆桥司法所被推荐上报为“全国先进司法所”。
 
宁县在“六五”普法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村普法工作还存在一定死角和盲区,普法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群众法制意识还不够强,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将进一步强化领导,创新机制,完善措施,查缺补漏,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转型提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庆阳市宁县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