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博 包成)庆阳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精密安排实施,现已进入排查化解的实质性阶段。为了推动此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全面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最近,庆阳市司法局派出由4名县级领导带队,赴全市8县(区)进行督查,结果表明全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领导重视 组织缜密
全市各级把“大排查”“大调解”活动纳入“平安庆阳”、“和谐庆阳”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级级负责的领导工作格局,构建起了市、县、乡、村、组“五位一体”共同应对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大排查”、“大调解”的大格局进一步稳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把发展这个硬道理和稳定这个硬任务有机统一起来,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扑下身子,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利益诉求。庆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董建镇赴合水、正宁、庆城等县(区)进行调研督查,为矛盾纠纷化解提要求,压担子,定目标。镇原县由县级领导带队,分4个工作组赴全县19个乡镇进行督查,参与制定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预案,确保整个活动任务落到实处。
拓宽领域 创新机制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中,市、县、乡三级在调整充实市级矛盾纠纷协调领导小组,县级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整顿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创建司法行政村居工作室,壮大基层调解队伍,培训基层人民调解人员,全面提高人民调解人员的整体素质。各级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巩固完善规范“预警、排查、联动、处置”四项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集信息收集、处理、报送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三调联动”机制,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积极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综合协调,司法行政主办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的新格局。并在全市进一步完善了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协议书》四联单、“便民服务卡”,零距离服务群众,搭起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使一些长期困扰基层的疑难、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化解。目前全市建立各类调委会1879个,其中:乡镇调委会120个,村(居)调委会1358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272个,社区调委会24个,物业管理小区调委会59个,其他调委会46个,共有调解人员10283人。
方法灵活 效果初步彰显
在矛盾纠纷化解活动中,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采取法制宣传与政策落实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预防与排查调处相结合的办法,做到信息联通,力量联用,纠纷联排,矛盾联调。庆阳市司法局利用节假日开展法制宣传4场(次),发放各类宣传书籍资料等2800份。市、县(区)司法局通过组建法制宣传教育宣讲团、讲授法制课、开通法制网站、创办以案说法栏目、打造动漫平台、新建法制文化长廊等手段,为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舆论 ,为解决历史遗留纠纷和“骨头案”、“钉子案”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西峰区针对旧城改造,区司法局实行全员干部下乡进村、驻社区、入农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华池县抽调273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并在林镇、元城、南梁等乡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庆城县在活动中推行抓住时机适时调、尽早介入主动调、法德结合依法调、换位思考真情调、深入基层现场调、控制过程有序调的“六种调处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敏感矛盾纠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截止4月底,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已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868件,调处成功8753件,调处成功率为98.7%,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庆阳市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