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深圳福田“四治”融合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范例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19-03-15
字号:A A    颜色:
法制网记者 唐荣 通讯员 刘维
 
走进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枫桥经验枫桥理念植根在基层土壤——
 
沙头街道金地社区“社区对标管理”,142项社区事务实行系统化标准化管理,该模式获评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云顶翠峰小区成立党支部,公共事务有了主心骨,长期困扰小区业主的物业疑难问题,正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
 
通过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福田实现全区100%的舆情在30分钟内完成应急响应,91%的舆情控制在5分钟内完成应急响应。
 
……
 
近年来,福田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法治建设为基本途径,以教化育人为关键之策,以智慧建设为重要方式,按照小事依规、大事依法、知良树德、网格管理原则,推动共治、法治、德治、慧治全面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福田新样板”。
 
多元共治
 
构建“一核多元”新格局
 
“突出多元共治,着力构建‘一核多元’新格局,主要是解决基层党建偏散偏弱和社会责任主体难以发育的难题。”福田区委书记吕玉印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福田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积极搭建多元共治平台,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探索依法治理新路径,使法治真正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钥匙”和治理社会问题的“良方”。
 
随着福田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揭牌投入运营,福田区正式构建完成1个区级、95个社区、N个其他党群服务中心联盟,形成了以“党建+”为核心引领,沙头“对标管理”改革、华强北、中心商务和南园商圈党建等创新品牌。
 
“民生微实事”,这项2014年始于福田区的社区治理改革,通过给每个街道核拨专项资金的方式,根据居民群众的意愿,通过居民议事会“四议四公开”等形式,确定、解决若干力所能及的小型民生工程,及时满足群众诉求。从项目选定、实行到完成的过程,实现了社区党委、居委会、社区居民等多方互动、全程参与,居民事由“居民提、居民议、居民决”。
 
自开办以来,已立项实施项目逾5000件,件件落到微实处,处处涌动党政情,短平快解决惠民小事、多元化推进社区治理,从细微处提升社区的面貌,从而带来居民自治的大变革。
 
同时,福田区大力推动社区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效能、激发社区共治活力。
 
2015年起,福田区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管理服务,成立福田区演艺协会,正式通过“划定区域、固定位置、抽签派号、核准入场、规定时间、持证上岗”模式机制,对市民中心广场街头艺人进行规范,倡导自觉在规定区域和固定位置活动、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等,取得良好成效。
 
据介绍,福田区出台了国内首个支持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的意见和办法,率先设立每年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创新项目,共资助8期688个项目。
 
惠民法治
 
探索依法治理新路径
 
2019年3月4日上午11点,福田区人民法院在第三十一审判庭运用“巨鲸”智平台在线开庭审理了一宗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互联网和金融审判庭郭卫法官视频连线当事人,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庭审。
 
福田法院院长陈新哲介绍说,“这只‘巨鲸’拥有在线批量立案、电子盖章、电子送达、自动生成裁判文书等八大技能,让类型化批量案件办理周期从4个月缩短为2个月。”
 
强化司法审判机制改革,运用“巨鲸”智平台实现金融类案件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这正是福田区探索依法治理的其中一条路径。
 
与此同时,福田区还强化司法检务机制、智慧警务机制、司法调解机制改革,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精度和广度。
 
福田区人民检察院打造一站式便民平台检务大厅,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连续三年上访结案率100%、息诉率100%,达到无越级信访、无群体性事件、无极端上访事件的“三无”目标;通过“城市安全隐患排查系统”APP,把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压实到管理处、房东,形成了城中村治理的“水围模式” 、高层楼宇治理的“天安数码城模式”和住宅小区治理的“香蜜湖片区模式”;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立,成立涉及医疗纠纷、物业纠纷、建筑活动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19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0年来,全区共调解成功各类矛盾纠纷94813件,成功率达92.17%。
 
事实证明,福田区以人民为主体,让法律服务亲民惠民,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司法绩效和公信力,让当事群众从“信访”转向“信法”。
 
文化德治
 
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福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福田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福田区充分利用地铁围档、公交车体、手机微信、社区宣传栏等传播载体,建立14支守望先锋队,建立健全社区公约,结合‘福田好公民’品牌活动,树立一批体现‘仁、义、诚、敬、孝’等传统美德的先进典型,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覆盖率。”
 
“修身立德、以文养德、扬善弘德”在福田区正在成为常态。福田区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强化社会文化引导力、凝聚力、影响力,着力形成基层社会文明道德新风尚。
 
自2013年以来,福田区共投入8亿元用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形成了“十分钟文化圈”,首创区级“文化议事会”,并升级福田十大文化功能区,打造7大区属主题文化馆,举办“福田当代戏剧双年展”“莲花山草地音乐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同时将43项共106场公共文化活动送入基层社区,受惠市民群众达6万余人次,全区107家图书馆共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282场次,接待读者358.21万人次。
 
此外,福田区着力营造崇德向善浓厚氛围,连续多年颁发“福田居民美德奖”,评选奖励一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增进社会和谐邻里关系,培育“留住爱、守护你”“阳光工程”等品牌项目,进一步扩大关爱行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据悉,在2013年至今的16次深圳市季度文明指数测评中,福田区一直位于全市第一。
 
科技慧治
 
创建社会治理新方式
 
前几天,家住益田社区的老人戚炯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提醒他可以开始申请办理高龄津贴了。收到提醒后,老人在子女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办理了申请。
 
对于像戚炯这样年满70岁老人高龄津贴的认证和发放,“智慧福田”系统会提前两个月筛选出即将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并向其发出提醒短信,向社区工作人员发出工作任务提示。
 
福保街道党委副书记刘光银介绍说,智慧平台确保了符合条件的老人“应享尽享”服务,杜绝“晚发漏发”现象。
 
福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的支撑,根据居民服务需求的节点,改变过去定时、坐等式的服务模式,通过网点服务就近办、智慧服务掌上办、自助服务全天办和容缺服务马上办,实现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和高效服务已成为福田区的新常态。
 
据介绍,智慧福田APP移动门户对接网上办事大厅、全市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证照库等,引入人脸识别技术、自助终端、邮政速递等,可为市民和企业提供15类212项服务,实现42项政务“零跑腿”。
 
福田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志斌告诉记者,福田区依托大数据,将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建设“一中心五平台百系统”,打造智慧城市“城区大脑”,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力争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区属各部门已共享数据6000万余条,区级数据中心累计获取各类数据7亿余条,涵盖政府各项业务,并率先对接了省相关党政部门数据库,打通了国家和省、市多条线的系统平台,真正做到破除壁垒,数据共享。规划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共享服务、心理健康综合服务、智慧社区服务等20个系统,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主动式服务,让群众更省心。
 
法制网深圳3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