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西省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面对外来人口急剧增加、治安形势发生明显变化、警力不足矛盾凸显的新挑战,善挖潜出警力,向素质要警力,向社会借警力,走群众路线助推为民服务,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善挖内部潜力 释放最大效能
邹小伟是庐山区分局办公室的民警,在分局开展的“机关转作风、民警下基层”活动中,他被下派到五里派出所当起了110民警。邹小伟告诉记者:“机关民警到派出所工作,不仅能缓解派出所警力不足的情况,还让我们能直接了解到派出所的工作情况,锻炼自己,有利于我们成长。”
为了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难题,庐山区分局通过精简机关做大所队、改革执勤方式等途径使现有警力效能最大化,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机关转作风、民警下基层”活动。
为了确保此项活动取得实效,庐山区分局明确规定局领导带头下派出所,每月到挂点派出所当所长两天;机关所有52周岁以下男民警轮流到派出所值班执勤,参与110接处警工作;机关所有52周岁以下女民警到出入境或户籍窗口上班。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此项活动的通报制度、考核制度,有力促进活动措施落到实处。
据统计,今年6月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庐山区分局机关下派民警到派出所工作1000余人次,下派民警接处警800余起,调解纠纷500余件,参与办理案件200余起,为群众办好事百余件。刘家塘派出所教导员周海峰说,巡防大队民警到刘家塘派出所后,发挥自身优势,对辖区发生的案件进行研判,并合理建议派出所与巡防大队联动,到辖区人流较为密集、治安较为复杂的路段巡逻,增强了派出所巡逻防控能力,实现了派出所警力随着警情走,社区民警入户走访率同比提高了30%,发案率下降了20%。
创建和谐警营 向素质要警力
从今年开始,庐山区分局每名民警在生日的当天都会接到政工科代表局党委打来的慰问电话,而这只是分局开展“暖心工程”的一个缩影。
“暖心工程”中,庐山区分局党委积极查找民警思想倦怠的症结,专题研究暖心措施,细化形成“一名民警一位谈心师傅,一个心结一套解决方案”。去年,一名民警因劳累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一些民警对自身健康状况产生了忧虑。庐山区分局党委在了解情况后,积极组织民警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并完善民警健康档案制度,定期对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分析,让民警感受到组织的温情和关爱。
2009年8月以来,庐山区分局明确要求中层干部每年度不得少于主办2起案件,办案人员必须参加法院庭审旁听,实行“谁办的案件谁旁听、谁审批的案件谁旁听”。办案民警龚兆金对此深有体会:“法庭成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课堂。通过听讲和记录,及时总结自己在办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可以不断提高执法质量水平。”此外,他们还为每名民警量身定制执法档案,详细记录每名民警的法律知识学习及执法资格考试情况,并与民警的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相挂钩。
全新的培训方式和考核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民警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激情。今年3月,庐山区分局荣获江西省执法规范化建设红旗单位称号。
深耕群众基础 向社会借警力
“有了民警的推荐,我才这么快租到满意的房子!”今年10月29日,在庐山区分局五里派出所陶洼警务室,来自浙江的柳某夫妇愉快地和房东签下了合同。
陶洼新村为回迁房小区,房主多选择将房屋出租。为了及时掌握信息,社区民警江海涛在微博上搭建了社区租房信息平台,统一为小区居民发布信息,提供房源资料。他还绘制了民情档案图等方便群众在警务室办证、报警,陶洼警务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派出所”。
今年3月,庐山区分局争取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拨专款组建了一支由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组成的9支专业化巡防中队,并配备了必要的警用装备,24小时不间断治安巡逻。其中,沿江工业基地巡防中队成立7个月来,已协助派出所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5名、追缴被盗物品100件、救助群众40次。
“在警力编制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只有深挖社会资源,做大做强群防群治队伍,才能使社会更平安、更和谐。”庐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分局局长程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