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建设

庆阳市大力开展城镇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全力构筑城镇平安网

来源:甘肃法制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3-12-20
字号:A A    颜色:

近年来,庆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综治部门紧紧围绕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建设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促进了全市社会的经济发展。

但是,当前随着该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社会管理对象多样复杂,城镇已成为社会治安比较复杂和刑事案件高发的重点区域和部位,直接影响到全市社会治安大局。针对现状,庆阳市各级领导清醒地看到城镇平安建设的特殊性,下功夫解决影响全局平安稳定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站在建设平安庆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大平安”、“大防控”的理念,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平安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城镇平安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总体工作部署,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不断探索完善城镇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有效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治安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关注度、认知度和支持度,依靠全社会力量推进治安防范、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城区大巡防体系建设和社会面网格化管理,整合治安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网络,实现刑事案件、城区案件和侵财案件全面下降的目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强化基础建设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夯实平安建设的基础,必须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该市按照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的要求,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积极构建全时空、全天候、动态化的城镇大巡防体系,进一步提升综合防控能力,保障平安建设取得实效。

依托公安机关“三台合一”指挥中心,把巡防力量最大限度地摆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的重点部位和时段上,提高城区街面见警率、管控率和处置率。整合治安、派出所、交巡警等警力资源,建立多警种联动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守点”、“巡线”和“控面”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减少治安防范中的“死角”和“盲点”。同时,各县(区)结合实际,组建应急处置队伍,配备防暴、通讯、防护等设施,加强实战技能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反应、快速集结和快速处置。

在全面完成最后一年的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的目标的同时,把建设重点放在了社区和居民楼院,对社区和居民楼院治安防范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整改,努力做到监控能力再提升、防范覆盖面再扩大。在加强固定视频监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花气力搞好移动监控设施建设。重点在公交车、校车、出租车、客运车等车辆上安装GPS跟踪定位系统,切实提高流动目标的适时监控、报警、调度以及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全面推动各类技防设施与“三台合一”指挥中心的联网步伐,实现110指挥系统、社会面监控系统、各类防盗报警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使现有的技防设施在预防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突出重点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是推进城镇平安建设的重头戏。该市紧盯重点领域,狠抓薄弱环节,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

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当前毒情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禁毒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到毒品犯罪的核心区域就在城镇,加大了对毒品犯罪的侦破、打击力度,深挖犯罪团伙,严堵毒品来源。加强精麻药品的管理,严把运输、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严防流入非法渠道,以公安派出所为主体,乡镇(街办)、社区积极配合,全面落实管控、帮教、挽救措施,进一步巩固禁毒工作成果。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案件的发生,给各界人士敲响了警钟,该市各县(区)、各部门以青岛输油管道爆炸案件为鉴,立即着手组织开展了一次公共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重点对城市天然气、石油管道、加油站及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运、销售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安全设施短缺、防范措施不落实、事故隐患突出的,责令停工、停业进行整改的同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日常监管措施,下实手解决公共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同时,围绕商业门店、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员聚集区域,集中开展陈旧、老化线路、电路消防安全检查,防止引发火灾事故。组织专业人员,对民用液化气罐进行全面检测,落实定期定点检验制度,严防爆炸事故发生。严格按照市政府《通告》精神,加强烟花爆竹等危爆物品贮藏、运输、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坚决禁止在公共场所和禁放时段燃放烟花爆竹。集中查缉流散在社会面上的枪支弹药,最大限度地消除涉枪涉爆事故隐患。各级综治、公安、内保部门以“防投毒、防破坏、防火灾、防爆炸”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医院、车站、机场等重点单位的安全保卫,全面落实日常巡查防范措施,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指导督促各单位设立内保机构,配备专职保安,健全各项安全制度,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马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