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破企业底线也不损群众利益
——镇原通过“访调对接+企地联动”化解一起涉油田纠纷
近日,在镇原县综治中心调解室内,当事人许某在《调解协议书》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一起历时9个月、涉及油田企业的工伤赔偿纠纷通过“访调对接+企地联动”方式圆满化解,为同类纠纷调处提供可借鉴经验。
2023年2月,在镇原县参加作业的某油田企业下属公司员工许某,因工受伤,被鉴定为工伤。企业支付赔偿款后,许某又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追加高额补偿等要求,未与企业达成和解。此后,许某多次越级上访,还在网络发布不实信息。
“当事人户籍在镇原,事情却涉及油田企业,他的诉求一部分虽合理但解决难度大,另一部分则属于无理要求。”镇原县综治中心接访工作人员坦言,由于情况比较复杂,多次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处理涉油纠纷,企地必须‘一盘棋’,不能只靠政府单打独斗。”基于这一思路,镇原县综治中心将情况上报县委政法委。县委政法委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动信访、司法部门、属地镇村及涉事企业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了“企业主责、属地协调、法治兜底”的工作思路。
工作组先后3次赴北京、西安协调处理相关事宜,9次召开企地对接会保障信息畅通。同时,组建“1+2+N”调解团队,以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为骨干,搭配专业律师与村级乡贤,通过核查病历和有关凭证等材料,摸清案件实情,展开多轮次调解。
针对许某提出的要求,调解团队分步推进,村级网格员10余次入户走访,送去生活物资、了解家庭情况,逐步建立信任;律师对照《工伤保险条例》解读有关规定,明确告知网络造谣的法律后果;乡贤用方言拉家常、讲道理,帮助其卸下思想包袱。经过5轮的“面对面协商+背靠背沟通”,调解团队召集企业代表、许某家属等25人到场见证,并从法理、人情两方面耐心沟通,最终打破僵局。
调解过程中,工作专班始终守住原则底线,同时将其后续医疗、失业保障等合理需求纳入协商范围。结合许某家庭实际情况,工作组协调企业在法定赔偿之外增设人道救助,最终敲定“一揽子”补偿方案。协议签订当天,属地政府同步为许某办理临时救助、联系医院跟进治疗,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
“既没让企业突破合规底线,也没让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11月6日,案涉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如今,许某已公开致歉并删除了网络上的不实信息,企业也按期支付了补偿款,这场纠纷彻底平息。
在个案成功化解的基础上,镇原县与川庆钻探、长庆钻井等油田企业进一步优化企地联动机制,实时共享涉油纠纷线索,确保属地快速响应,并联合开展“法治进工地”活动,从源头减少纠纷发生。